米兰大教堂的钟声还在记忆里回响,苏晚星望着舷窗外逐渐清晰的苏州城轮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登机前卢卡先生赠送的真丝面料样本——米白色的底料上,用细如发丝的银线绣着极小的米兰市花铃兰,是卢卡工坊特意为她定制的纪念款。身边的顾砚深正低头核对国内行程表,屏幕上“非遗保护协会接机”“时尚杂志专访”“高校座谈会”等行程被标注得清晰明了,沈玥则抱着装有意大利纺织协会奖杯和V&A博物馆展品证书的礼盒,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窗外,嘴里不停念叨着“终于能喝到妈妈做的松鼠鳜鱼了”。
飞机平稳降落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时,舷梯旁早已围满了人。最前排的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陈老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手里举着“欢迎苏绣出海团队载誉归来”的红色横幅,身后跟着协会的工作人员和几家主流时尚媒体的记者;苏州工坊的王姐带着十多位绣娘站在一侧,绣娘们穿着统一的浅蓝色旗袍,衣襟上都绣着小巧的苏绣牡丹,见苏晚星一行人走出舱门,立刻整齐地挥起了手中绣着“匠心传情”的丝巾;人群中还能看到几位熟悉的高校老师,他们举着相机,想要记录下这个属于苏绣传承的重要时刻。
“晚星,砚深,你们可算回来了!”陈老快步迎上来,紧紧握住苏晚星的手,目光落在她身后的团队成员身上,语气里满是激动,“欧洲的好消息我们都听说了——Selfridges的订单、V&A博物馆的陈列邀请,还有意大利那个分量十足的工艺奖,你们可是为中国传统工艺长脸了!”
苏晚星笑着递上意大利纺织协会的奖杯,金属质地的奖杯上刻着“年度最佳工艺合作项目”的字样,侧面还镶嵌着一小块苏绣与卢卡工坊联名系列的面料样本:“陈老,这不是我们团队的功劳,是苏绣本身的魅力,也是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回来,我们还带了欧洲设计师团队的行程计划,下个月他们会来苏州工坊学习,到时候想请您帮忙协调高校,安排几场苏绣工艺的专题讲座。”
“没问题!”陈老接过奖杯,小心翼翼地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保管,“高校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的设计学院都特别期待,还说要把这次交流做成‘非遗进校园’的标杆活动。对了,国内几家顶级时尚杂志的主编也在这儿,他们想第一时间跟你们聊聊苏绣出海的故事。”
话音刚落,《时尚芭莎》《Vogue服饰与美容》的主编就围了上来。《时尚芭莎》的李主编拿着笔记本,开门见山地问:“晚星,听说你们在米兰和Brunello Cucinelli合作了苏绣体验馆,能不能具体说说体验馆的设计思路?国内很多品牌都在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表达,你们的经验太值得借鉴了。”
苏晚星示意沈玥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体验馆的效果图:“体验馆的核心是‘让工艺看得见’,我们设置了四个功能区——展示区用原木展架摆放苏绣单品,每件单品旁边都配有电子屏,播放绣娘制作过程的短视频;体验区有四个绣架,参观者可以在绣娘指导下绣简单的纹样;影音区循环播放苏绣从养蚕缫丝到成品的全流程纪录片;还有一个限定售卖区,只卖我们和Brunello Cucinelli联名的苏绣单品。这样设计,是想让消费者不仅能买到苏绣产品,还能真正理解苏绣背后的匠心。”
李主编边听边快速记录,不时点头:“这个思路特别好!现在很多消费者买传统工艺产品,不只是买一件商品,更是买一种文化认同。我们杂志想做一个‘非遗出海特刊’,把你们的案例放在封面故事,再邀请王姐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写一篇专访,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愿意!”王姐刚好走过来,听到这话立刻接过话茬,“之前总觉得苏绣只能在国内传,没想到现在能走到欧洲,还被那么多外国人喜欢。要是能通过杂志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苏绣,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孩子愿意学这门手艺。”
说话间,机场的广播里突然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是苏晚星团队之前为苏绣制作的宣传曲,轻柔的古筝声里夹杂着丝线穿梭的细微声响。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是机场特意为你们安排的,说要让每一位旅客都知道,咱们的苏绣在欧洲闯出了名堂!”
走出机场大厅时,苏晚星看到门口停着一辆装饰着苏绣元素的中巴车——车身两侧用金线绣着凤凰图案,车窗上贴着“苏绣回家”的红色贴纸,车头上还摆放着两盆新鲜的苏州茉莉。“这是市政府特意安排的接待车,”陈老笑着说,“一会儿先送你们回工作室休整,晚上市政府会举办欢迎晚宴,还有几位做传统工艺的企业家也会来,他们想跟你们聊聊‘非遗出海联盟’的事。”
中巴车行驶在苏州的街道上,窗外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曾经随处可见的苏绣小作坊,如今多了不少挂着“非遗体验店”招牌的店铺;街边的电子屏上,正播放着苏绣在米兰时装周的展示片段;甚至连公交车站的广告牌上,都印着“苏绣——中国传统工艺的世界名片”的宣传语。沈玥趴在车窗上,兴奋地指着一家店铺:“晚星姐,你看那家苏绣店!之前我们路过的时候还没人光顾,现在门口排着长队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