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深认真倾听着各部门的方案,时不时提出补充意见。会议接近尾声时,他做了总结:“品质升级是星砚长远发展的基石,各部门要按照‘分阶段、重实效’的原则推进。具体安排如下:
1. 设计部本周内完成《产品设计品质规范》修订,明确刺绣密度、纹样边缘处理等细节标准;
2. 生产部下周开始对接设备供应商,采购一套自动络筒机和紧密纺纱设备,同时与面料厂沟通纺前注射抗菌技术的合作细节,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和工艺调试;
3. 品控部本周内制定‘三检制度’的具体流程和检测标准,下月初正式执行;
4. 运营部同步策划‘品质体验官’招募活动和‘品质升级纪录片’拍摄,月底与升级后的产品同步上线;
5. 财务部做好资金调配,优先保障设备采购和工艺升级的费用支出。”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生产部的王经理第一时间联系了设备供应商,第二天就带着技术人员前往供应商的工厂考察设备。在工厂的生产车间里,自动络筒机正在高速运转,原本松散的纱线经过机器处理后,变得更加紧密均匀。供应商的技术人员介绍道:“这款自动络筒机采用了智能清纱系统,能自动检测并清除纱线中的杂质和疵点,有效提高纱线的品质;紧密纺纱设备则能让纤维排列更紧密,织出来的面料不仅不易起球,透气性和光泽度也会更好。”王经理看着处理后的纱线样本,用手揉搓了几下,果然没有出现松散的情况,他当即与供应商签订了采购合同,约定两周后送货安装。
与此同时,林溪带领设计部的成员修订《产品设计品质规范》。他们将之前用户反馈的问题逐一对应到设计环节,新增了多项细节标准:床品纹样的刺绣面积不得超过面料面积的30%,避免因刺绣过多导致面料透气性下降;挂毯的边缘必须增加锁边刺绣,锁边的针距控制在每厘米3针;屏风的木质框架设计,要预留出2毫米的伸缩缝,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框架变形。为了确保规范的可行性,林溪还特意带着设计团队前往生产车间,与工人师傅沟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标准细节,让设计既能满足品质要求,又不会增加过多的生产难度。
品控部的李姐则带领团队制定“三检制度”的检测标准。他们收集了市面上同类国风家居产品的品质数据,结合星砚的产品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检测指标:原材料方面,新疆长绒棉的纤维长度必须达到38毫米以上,色牢度要达到4级以上;生产工艺方面,床品的针距要控制在每英寸12针,刺绣的线迹要平整,不得有跳针、漏针现象;成品检测方面,床品经过5次洗涤后,起球等级要达到4级以上,色牢度不低于3级,挂毯的耐磨次数要达到500次以上。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李姐还采购了一批新的检测设备,包括织物起球仪、色牢度测试仪等,月底就能到位。
运营部的陈宇则忙着“品质体验官”的招募活动。他们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招募公告,邀请之前反馈过品质问题的用户,以及星砚的资深用户报名,最终筛选出50位“品质体验官”。陈宇团队为每位体验官准备了一份“品质升级体验包”,里面包含升级后的“墨韵·眠”四件套、“清节·竹影”挂毯各一件,以及一份详细的体验问卷,让体验官从面料手感、刺绣工艺、洗涤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品质升级纪录片”的拍摄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拍摄团队跟随王经理前往面料厂,记录了原材料筛选的全过程;还深入生产车间,拍摄了新设备安装调试、工人按照新工艺流程生产的场景;最后来到品控部,记录了检测人员使用新设备进行品质检测的细节。
月底,自动络筒机和紧密纺纱设备如期运到生产车间,王经理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加班加点进行安装调试。经过三天的努力,设备终于调试完成,开始试生产。当第一批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生产的“墨韵·眠”面料送人品控部检测时,李姐和检测人员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检测结果显示,面料的纤维捻度比之前提高了20%,起球等级达到了4.5级,抗菌效果经过50次洗涤后,细菌存活率仍低于0.5%,各项指标都远超之前的标准。
与此同时,“品质体验官”的反馈也陆续收回。之前反馈挂毯毛边问题的赵老先生,在体验了升级后的挂毯后,特意给运营部发来了一段视频:“新的挂毯边缘很整齐,没有毛边了,竹纹刺绣也更精致了,放在书房里特别合适。星砚能这么重视用户的意见,用心改进品质,这样的品牌值得信赖!”其他体验官也纷纷给出了好评,有用户表示:“升级后的床品摸起来更细腻了,洗了两次都没有起球,长效抗菌的功能也很实用,给星砚的品质升级点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