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的详细洽谈,双方终于达成初步共识,签订了《联合开发意向书》。马可在签约仪式上举起咖啡杯:“我相信,星砚的苏绣和Poltrona Frau的皮革,会像意大利的咖啡和中国的茶一样,碰撞出令人惊喜的味道。”
意向书签订后,联合工作室立刻进入筹备阶段。林溪带领设计团队飞往米兰,与Poltrona Frau的设计师对接——对方提出的首款沙发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扶手和靠背上预留了苏绣装饰区,但原始设计的装饰区太小,苏绣纹样无法完整呈现。
“如果装饰区只有20cm×30cm,我们的‘缠枝莲’纹样只能绣半朵花,会失去完整性。”林溪在设计图上圈出问题区域,“能不能把装饰区扩大到30cm×40cm?我们可以调整纹样比例,让花瓣刚好铺满区域,同时不影响沙发的整体线条。”
Poltrona Frau的首席设计师卢卡皱着眉思考:“扩大装饰区会增加皮革的用量,成本会上升8%。而且模块化沙发的优势是‘简约灵活’,太复杂的纹样可能会影响客户的搭配需求。”
“我们可以做两种方案。”林溪立刻拿出草图本,“方案一:扩大装饰区,用完整的缠枝莲纹样,但减少金线用量,控制成本;方案二:保持原装饰区大小,改用‘竹影’纹样,用简约的线条勾勒竹枝,既符合极简风格,又能保留国风元素。”
经过两天的讨论,双方最终选择方案二。林溪团队连夜调整纹样设计——将竹枝的线条简化成3条主线,竹叶用长短不一的细针绣,边缘加入极细的银线,在灯光下能呈现出“竹影晃动”的效果。当设计稿最终确定时,卢卡忍不住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融合’,看不到刻意的东方符号,却能感受到东方的意境。”
与此同时,顾砚深正在国内推进生产准备。为了满足联合系列的品质要求,他特意从苏州请来两位有30年经验的苏绣大师,负责培训新扩招的徒弟——大师们将“竹影”纹样的刺绣分解成5个步骤,从穿线的松紧度到针脚的间距,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生产车间里,新的苏绣工作台整齐排列,徒弟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跟着大师练习针法。品控部的员工则拿着放大镜,检查每一块练习面料的针脚——要求每厘米的针数必须达到12针,误差不能超过1针,竹叶的银线必须对齐,不能有错位。
“联合系列的品控标准比之前高30%。”品控部负责人拿着检测表对顾砚深说,“比如皮革与苏绣的拼接处,要求缝隙不超过0.5mm,我们需要专门定制拼接工具,还要培训工人的拼接手法。”
顾砚深立刻联系工具厂,定制了10套专用拼接模具:“模具要做成弧形,贴合沙发的弧度,同时在拼接处加定位针,确保苏绣面料和皮革能精准对齐。另外,让生产部安排10名老员工,先进行拼接培训,合格后再带新员工。”
就在生产准备紧锣密鼓推进时,张姐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联合系列的研发成本比预期高15%,主要是因为苏绣大师的培训费和专用工具的定制费。“如果按原计划分摊成本,我们这季度的现金流会有点紧张。”张姐将财务报表递给苏晚星,“要不要和Poltrona Frau协商,调整一下成本分摊比例?”
苏晚星看着报表,又翻出之前的合作协议:“协议里明确写了研发成本按6:4分摊,临时调整会影响对方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可以优化其他成本,比如减少国内展会的投入,把部分营销费用转移到联合系列的推广上。另外,和H&M Home的合作订单已经稳定,我们可以提前和供应商谈批量采购,降低面料成本。”
她立刻联系面料供应商,提出每月采购500米有机丝绸的需求,要求对方降价5%。供应商考虑到长期合作,最终同意降价4%,每月能为星砚节省近2万元成本。同时,运营部取消了下半年国内的两个小型展会,将节省的15万元投入到联合系列的样品制作中。
3个月后,联合系列的首批样品完成。当苏晚星将样品寄到米兰时,马可团队立刻组织了内部评审——模块化沙发的皮革部分采用意大利顶级头层牛皮,扶手处的“竹影”苏绣面料与皮革拼接完美,缝隙仅0.3mm;靠垫的“竹影”纹样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出不同的光泽,银线的加入让简约的设计多了精致感;挂毯则用桑蚕丝和羊毛混纺面料,既保留了苏绣的细腻,又增加了面料的耐磨性。
马可第一时间发来视频电话,镜头对着沙发上的苏绣装饰:“我们的销售团队看到样品后都很兴奋,已经有3个中东客户表达了采购意向,其中包括迪拜的皇室家具供应商。他们希望下个月能看到实物样品,进行最终确认。”
苏晚星立刻安排物流,将3套实物样品通过空运发往米兰。为了确保样品完好,物流团队专门定制了防震包装,里面垫上软泡沫,外面用木箱加固,还在箱内放置了湿度计,防止面料受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