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星刚把研发部月度成果报告的最后一页打印出来,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就响了。是顾砚深的声音,带着一丝雀跃:“晚星,你现在有空吗?楼下技术部带了个有意思的东西过来,或许能和我们的家居研发搭上线。”
她捏着报告的指尖顿了顿,想起上周张诚提过“模块化家具要是能加些智能功能就好了”,立刻起身:“我马上下来!”
快步走到一楼展厅时,技术部的负责人老吴正蹲在地上,手里捧着一个巴掌大的黑色模块,旁边放着一个缩小版的沙发模型。顾砚深站在旁边,指尖在模块的显示屏上轻轻滑动,看到苏晚星过来,立刻招手:“你来得正好,老吴他们研发的‘智能控制模块’,或许能解决我们之前想加智能功能的难题。”
老吴站起身,把模块递到苏晚星面前:“苏总,这个模块是我们和高校实验室合作研发的,能连接WiFi和蓝牙,支持语音控制和手机APP操作,还能检测温度、湿度这些环境数据。我们本来想做智能家电控制器,刚才听顾总说你们在做模块化家具,突然觉得这两者能结合——比如把模块嵌进沙发扶手或者茶几里,客户就能用语音控制家里的灯具、窗帘,甚至能通过模块检测沙发的使用频率,提醒清洁保养。”
苏晚星接过模块,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外壳,显示屏上正跳动着实时温度和湿度数据。她忽然想起林溪之前调研时遇到的客户反馈——有个年轻妈妈说“带孩子回家后,手里抱着娃,根本腾不出手开台灯、拉窗帘”,要是沙发能加语音控制功能,正好能解决这个痛点。
“能不能试试和我们的模块化沙发模型对接?”苏晚星把模块递给张诚,“比如把模块嵌进沙发扶手内侧,客户坐下来就能语音控制客厅的灯具,要是能联动窗帘电机,就更方便了。”
张诚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把沙发模型的扶手拆开,在预留的空位里比划了一下:“尺寸刚好!我们之前设计扶手时,特意留了2厘米的中空层,就是为了方便后续加功能配件,没想到现在刚好能装下这个智能模块。”
老吴打开手机APP,点击“设备连接”,几秒钟后,模块的显示屏亮起绿色指示灯:“连接成功了!现在可以试试语音控制,你说‘打开客厅主灯’,模块会把指令传送到灯具控制器上。”
苏晚星清了清嗓子,轻声说:“打开客厅主灯。”话音刚落,展厅角落的一盏落地灯就亮了起来;她又说“拉上客厅窗帘”,旁边的窗帘轨道立刻转动,模拟窗帘闭合的动作。
“太默契了!”林溪刚好抱着一摞面料样本路过,看到这一幕,立刻凑过来,“要是在模块里加个‘场景模式’就更好了——比如客户说‘睡前模式’,模块就自动关闭主灯、打开小夜灯、拉上窗帘,再把沙发调节到倾斜角度,这样客户不用反复指令,一步就能搞定。”
老吴眼睛一亮:“这个功能我们能加!APP里可以预设不同场景,客户还能自己编辑场景,比如把‘阅读模式’设置成‘打开台灯、调节沙发靠背到90度、关闭电视’,完全自定义。”他立刻拿出笔记本,把这个需求记下来,“我们明天就能出优化版的模块样品,到时候再和你们的家具模型做深度对接。”
顾砚深看着几人热烈讨论的样子,忽然开口:“不止是沙发,智能模块还能和床垫结合。之前调研时,有客户反馈‘早上总睡过头’,要是智能床垫能检测睡眠周期,在浅睡眠阶段轻轻震动唤醒,比闹钟更温和,还能记录睡眠质量,生成睡眠报告,客户肯定会喜欢。”
苏晚星立刻想起之前计划开发的“健康家居线”,床垫是核心产品之一。她拿出手机,翻出之前整理的床垫调研数据:“有82%的客户希望床垫能‘更懂自己的睡眠习惯’,35%的客户有失眠问题,要是能把睡眠监测功能加进去,再联动智能灯具——比如根据睡眠阶段调节卧室灯光亮度,从深睡眠到浅睡眠,灯光慢慢变亮,帮助客户自然醒来,就能形成‘睡眠生态链’。”
老吴立刻接话:“我们有个合作的传感器厂商,能提供超薄的压力传感器,嵌进床垫里完全看不出来,还能检测心率、呼吸频率,甚至能识别打鼾声,要是客户打鼾严重,床垫可以轻微调整角度,缓解打鼾。”
“这个功能必须加!”张诚激动地说,“我岳父就有打鼾的问题,每次睡不好都影响我岳母休息,要是床垫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肯定愿意买。我们可以把智能床垫分成两个版本——基础版带睡眠监测和震动唤醒,进阶版加打鼾干预和心率异常提醒,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苏晚星把这些需求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抬头看向老吴:“智能模块和传感器的成本大概是多少?我们需要控制智能家具的定价,不能比普通家具高太多,不然客户接受度会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