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的团队则在优化家居定制的“功能选项”。他们把智能沙发的定制参数拆成了“基础项”和“升级项”:基础项包括面料、尺寸、颜色,免费;升级项包括隐藏储物格、按摩模块、情感留言屏,按需收费。还做了“功能组合包”,比如“亲子组合包”包含童趣面料+安全圆角+小桌板,“老人组合包”包含防滑面料+实体按键+一键呼叫,方便客户快速选择。
线上平台测试那天,苏晚星亲自体验了一遍定制流程。她点开“智能沙发定制”页面,先选了“三人位”尺寸,接着在面料库里挑了浅米色的抗菌面料,图案选了“松针绿”的自然系列,又加了“情感留言屏”和“隐藏储物格”两个升级项。点击“预览”后,3D沙发模型立刻显示出效果——浅米色的面料上,松针图案细腻自然,扶手内侧的留言屏嵌在实木边框里,完全不突兀。她还试着上传了一张自己画的小雏菊图案,系统提示“24小时内出样图”,并预估了加价金额,整个流程下来不到10分钟。
“体验很顺畅,但有个小问题,”苏晚星指着“支付页面”说,“客户可能会担心定制产品不满意怎么办,我们得加‘免费改样’服务,要是客户对样图不满意,可以免费修改两次;还有‘上门测量’,比如定制床垫,客户自己量尺寸容易出错,我们可以提供免费上门测量服务,尤其是针对老房子的异形户型。”
老吴立刻记下来:“我们马上加‘服务选项’栏,客户可以勾选是否需要上门测量、是否需要样布寄送,这些服务都免费,能增加客户的信任感。”
平台正式上线那天,苏晚星特意在首页加了“定制案例展示”——有客户定制了印着全家福的抗菌窗帘,有客户把智能床垫的软硬度调成了“夫妻分区款”(妻子那边偏软,丈夫那边偏硬),还有客户定制了带“宠物专属位”的沙发(扶手旁加了一个小平台,能放宠物窝)。案例下面配着客户的评价,最受欢迎的一条是:“把自己的想法放进产品里,感觉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有了温度。”
上线三小时,定制订单就接到了127单。陈染拿着第一笔服装定制订单跑过来,兴奋地说:“是个妈妈给女儿定制的抗菌睡衣,选了‘童趣系列’的恐龙图案,还加了‘名字刺绣’,备注说‘女儿总丢衣服,绣上名字就不怕了’。我们已经联系了刺绣厂,明天就能出样布,后天就能生产。”
苏晚星看着订单详情,忽然想起体验展上那个想要恐龙图案的客户,心里一阵温暖:“我们得把‘细节关怀’做到位,比如刺绣名字时,用柔软的线,避免磨到孩子皮肤;客户上传自己的设计图时,设计师要主动沟通,比如客户画的图案颜色太鲜艳,我们可以建议调整成更柔和的色号,更适合孩子。”
但定制服务推进到第二周,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生产部送来反馈,有个客户定制的智能沙发,选了“超长扶手”设计,结果扶手内部的空间不够装智能模块,生产时只能临时调整结构,导致交货时间延迟了两天。
张诚得知后,立刻带着设计团队重新梳理了定制参数:“我们得做‘参数校验’功能,客户选完扶手长度,系统会自动计算内部空间是否能装下智能模块,要是不够,会弹出提示‘当前扶手长度无法容纳智能模块,建议调整至XX厘米’,从源头避免设计冲突。”
老吴的团队很快就实现了这个功能,还加了“极限参数提示”——比如客户选的床垫宽度小于1.2米,系统会提示“该尺寸无法加分区软硬度功能”;客户选的面料厚度超过3毫米,会提示“该面料可能影响传感器灵敏度”。“这样既能减少生产端的麻烦,也能让客户更清楚不同参数的限制,避免后续纠纷,”老吴说。
没过多久,又出现了新的需求。有个客户在定制抗菌家居服时,备注说“家里老人行动不便,衣服的领口和袖口能不能做宽松些,再加个粘扣代替纽扣”。陈染看到这个需求后,立刻设计了“无障碍系列”定制选项:领口做宽边设计,袖口和裤脚加可调节粘扣,衣服内侧加隐形把手(方便他人协助穿脱)。她还联系了公益组织,咨询了老年人服装的设计规范,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无障碍需求。
“我们可以把‘特殊需求’做成一个单独的板块,”苏晚星在会上说,“比如‘母婴友好’‘无障碍’‘宠物友好’,客户点击对应的板块,系统会自动推荐适配的设计。比如‘宠物友好’的沙发,会推荐防抓面料、可拆洗的沙发套,还能加‘宠物玩具挂钩’,让定制服务更有针对性。”
随着定制订单越来越多,苏晚星发现客户的需求越来越“细分”。有个客户定制智能灯具时,要求“灯光颜色能和家里的香薰机联动”(香薰机释放薰衣草香时,灯光变成暖紫色);有个客户定制抗菌衬衫时,希望“袖口能放智能手环,还能给手环无线充电”。这些需求看似小众,却反映出客户对“场景融合”的追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