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斜切过星辉设计学院的玻璃穹顶,将阶梯教室的地板照得透亮。苏晚星踩着铃声推门而入时,正撞见前排几个学生对着投影屏窃窃私语,手指还在平板上飞快滑动,看那架势像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团战。
“聊什么呢这么投入?”她把设计手册往讲台上一放,金属封面反射出细碎的光。
坐在第一排的林晓宇猛地抬头,脸上还带着没藏好的兴奋:“苏老师!我们在看‘逐光’品牌的新系列预告,听说他们要和学院合作搞实践项目,是不是真的?”
这话一出,原本还在低头翻书的学生瞬间炸开了锅,几十双眼睛齐刷刷投向讲台,亮得像暗夜里突然亮起的指示灯。苏晚星指尖敲了敲桌面,等教室里的喧闹声渐渐平息,才慢悠悠开口:“消息挺灵通啊。不过准确来说,不是‘他们和我们合作’,是你们要作为设计主体,接过‘逐光’冬季配饰系列的开发任务。”
“哇——”惊叹声此起彼伏,后排的男生甚至拍了下手,被同桌狠狠瞪了一眼又立刻坐直身体,假装正经地翻开笔记本,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苏晚星看着眼前这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想起自己刚入行时跟着前辈跑项目的样子,眼底多了几分柔和:“学院一直强调‘设计要落地’,空有图纸和创意撑不起真正的作品。这次合作,品牌方会提供完整的生产链路支持,你们要做的,就是从用户调研、概念发散到成品落地,全程参与进来。当然,我会和行业内的资深设计师一起,全程跟进指导。”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教室里每一张年轻的脸:“但丑话说在前面,实践不是过家家。品牌方有明确的市场指标,生产端有工艺限制,你们可能要面对无数次修改方案、推翻重来的情况,甚至可能最后自己满意的设计,因为不符合市场需求被毙掉。现在打退堂鼓还来得及。”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刚才还满脸兴奋的学生们开始面露迟疑,有人悄悄和身边的人交换眼神,也有人低头摩挲着笔记本上的涂鸦,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林晓宇咬了咬嘴唇,又猛地抬起头:“苏老师,我不怕修改!我之前投过三次设计比赛都没入围,早就习惯被毙方案了,多改一次就多学一点嘛。”
她的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面,立刻激起了连锁反应。“我也想试试!”“反正迟早要面对职场,不如现在就体验一下”“听说‘逐光’的设计总监是张曼姐?我超喜欢她的作品!”
看着重新活跃起来的课堂,苏晚星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项目手册分发下去:“既然没人退堂,那我们就正式启动。现在分组,五人一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统筹。下午两点,品牌方会派代表来做需求宣讲,在此之前,你们可以先讨论一下初步的方向,也可以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搬椅子的声音、讨论声,还有人已经开始抢起了组长的位置。“我来当组长!我之前做过校园文创设计,有经验!”“别抢啊,石头剪刀布决定!”“要不我们组专攻环保材料吧?现在年轻人都吃这一套”
苏晚星靠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忙忙碌碌的身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她准备了半个月的行业案例和避坑指南。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阿诺德发来的消息:“下午的需求宣讲我也会参加,顺便和你聊聊后续的教学安排。”
看到“阿诺德”三个字,苏晚星眼底的笑意淡了几分。自从上次发现他在课堂上刻意引导学生偏离设计本质,还私下接触几个有潜力的学生后,她就多了个心眼。这次实践项目关注度高,涉及品牌资源和学生的成长机会,她必须盯紧,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
“苏老师,我们组想做‘复古未来主义’风格,你觉得可行吗?”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是他画的几张草图,线条稚嫩却充满想象力。
苏晚星接过平板仔细看着,手指点在草图上:“想法很有意思,复古元素和未来科技感的碰撞,刚好契合‘逐光’的品牌调性。但要注意比例,复古元素太多会显得陈旧,科技感太浓又容易脱离日常佩戴场景。可以先做几个小范围的用户调研,看看目标群体对这种风格的接受度。”
她耐心地指出草图中的问题,又分享了几个类似风格的成功案例,男生听得连连点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嘴里还不停念叨:“原来如此,我之前没想到工艺限制,这个金属链条的设计可能不太好生产”
“没关系,”苏晚星笑着说,“实践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你们现在遇到的每一个坎,都是以后职业生涯里的宝贵经验。”
下午两点,“逐光”品牌的代表准时出现在学院的多功能会议室。领头的正是设计总监张曼,一身简约的黑白套装,气质干练,看到苏晚星立刻笑着迎上来:“晚星,好久不见!没想到这次合作能碰到你,有你在,我可就放心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