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姐客气了,孩子们都很有潜力,只是缺乏实战经验,以后还要你多指点。”苏晚星回握住她的手,目光不经意间扫到跟在张曼身后的阿诺德,两人视线短暂交汇,阿诺德脸上挂着公式化的微笑,眼底却没什么温度。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分组后的学生,每组都带着自己初步整理的资料和草图,脸上既紧张又期待。张曼走到台前,打开PPT的瞬间,原本还在小声讨论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看向屏幕。
“首先,欢迎各位同学加入‘逐光’冬季配饰项目。”张曼的声音清晰有力,“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品牌的核心诉求:这次冬季系列,我们主打‘温暖与力量’,目标客群是18-35岁的都市年轻人。他们既要保暖实用,又追求设计感和独特性,不喜欢千篇一律的款式。”
她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市场调研数据:“从数据来看,近一年来,带有情感共鸣的设计更受消费者青睐,比如刻字元素、可拆卸设计、环保材料的运用等。但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冬季配饰的实用性不能忽视,比如围巾的保暖性、手套的灵活度、帽子的贴合度,这些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
讲到这里,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学生:“品牌方不会给大家过多的创意限制,但有三个硬性要求:第一,符合品牌调性;第二,兼顾美观与实用;第三,控制生产成本,单品定价不能超过399元。这三个要求,是你们设计的底线。”
“399元?”有学生忍不住低呼,“那环保材料的成本会不会超啊?”
张曼笑了笑:“这就是你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设计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平衡的艺术——平衡创意与成本,平衡美观与实用,平衡品牌诉求与市场需求。如果连成本都控制不好,再好的设计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阿诺德这时走上前,接过了话语权:“我补充一点。除了品牌方的要求,作为教学实践项目,我希望大家能在过程中注重团队协作。一个成功的设计项目,不是靠某一个人的灵光一现,而是团队成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结果。后续我们会安排阶段性评审,不仅看设计成果,也会评估团队的协作能力。”
他的目光落在几个单独坐着的学生身上,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强调:“我知道有些同学可能习惯单打独斗,但职场上没有孤胆英雄。这次实践,也是为了让大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学会沟通、妥协和配合。”
苏晚星不动声色地看着他,心里清楚他这话看似在强调团队协作,实则是在暗示那些不服从他的学生。她走上前,自然地接过话题:“阿诺德老师说得对,团队协作很重要,但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保持自己的创意个性。好的团队,是能让每个成员的优点都得到发挥,而不是磨平所有人的棱角。”
她看向学生们:“后续遇到任何问题,不管是设计上的瓶颈、团队内部的矛盾,还是和品牌方沟通的障碍,都可以随时来找我。我的办公室门永远敞开,电话24小时开机。”
学生们用力点头,有人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写下“保持创意+团队协作”的字样,还有人悄悄拍下了PPT上的市场数据,打算回去再仔细研究。
需求宣讲结束后,学生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项目推进中。会议室里、走廊上、甚至食堂里,都能看到他们讨论的身影。苏晚星也没闲着,每天除了正常的授课,其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学生工作室里,逐个小组进行指导。
“你们这个围巾的配色方案太沉闷了,冬季本来就容易让人觉得压抑,应该加点明亮但不刺眼的色彩作为点缀。”她指着一组学生的设计稿,“可以试试低饱和度的姜黄色,和深灰色搭配,既温暖又不失高级感。”
“老师,我们想做可拆卸的手套,但是拆下来的部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总不能让用户揣在口袋里吧?”另一组的学生拿着模型过来请教,脸上满是困惑。
苏晚星接过模型摆弄了一下,手套的主体是羊毛材质,指尖部分可以拆卸,露出里面的触控面料,方便使用手机。她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可以把拆卸下来的指尖部分设计成小巧的挂件,比如做成星星、月亮的形状,拆下来后可以挂在包上,既是配饰又不容易丢失。”
“哇!这个主意好!”学生们瞬间茅塞顿开,立刻围在一起讨论起来,有人拿出笔开始画草图,有人打开电脑查挂件的工艺细节,原本停滞的思路突然变得畅通无阻。
就这样忙忙碌碌过了一周,各小组都拿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准备迎接第一次阶段性评审。评审会定在周五下午,品牌方的代表和学院的几位专业老师都会参加,阿诺德作为教学负责人,自然也在评审团之列。
评审会开始前,苏晚星特意去了一趟学生工作室,看到林晓宇他们组正在紧张地调试PPT,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疲惫,眼底却透着兴奋。“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