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明白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澎湃激荡,眼中迷茫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毕生方向的清明与无比的坚定,他再次长揖及地,差点把头磕到地上,“听天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谢天师教诲!”(诸葛均:顿悟了!找到人生导师了!)
“你天资超卓,悟性极高,更难得的是有这份济世之心,乃真正的璞玉浑金。”张道陵/顾炎武语重心长地扶起他,眼中满是期许,像是看着自家最有出息的后辈,“然切记,格物之道,贵在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于细微处见功夫,万不可因天资而好高骛远,轻视点滴积累。”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刚刚抄录好的、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薄册,封面写着《经世要略·农工初篇》,“这卷册子,乃我近日整理的一些关于农事、工巧方面的浅见与设想,尚不完善,你带在身边,闲暇时翻看参详,或可触类旁通。” 这无异于将格物堂的一部分核心思想与实践经验的初步总结,托付给了这个相识不久却极其投缘的少年。
诸葛均双手微颤,极其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如同接过一份千钧重担和无比的信任,他眼眶微微发热,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天师厚爱,信任至此,均……铭感五内,永志不忘!必不负天师今日之望!”他知道,这卷薄册,价值远超千金,是他未来安身立命、践行理想的基石。
数日后,诸葛均拜别鹤鸣山,随叔父继续游学旅程。他怀中小心翼翼地揣着那卷《经世要略》,仿佛揣着绝世武功秘籍,心中却已装下了一片更为广阔而坚实的天地,一个将“道”立于“器”用之中的理想蓝图。山风吹动他略显单薄的衣衫,少年的背影却显得异常挺拔坚定。他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已然因为这鹤鸣山之行而彻底改变。(诸葛均:带着天师的秘籍,闯荡江湖去也!)
张道陵/顾炎武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门前,望着少年那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蜿蜒山道尽头的背影,久久未曾离去。
“种子已经播下,且看它能借着风势,飘向何方,又在何处落地,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吧。”他喃喃自语,山风猛烈吹动他杏黄色的道袍,猎猎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话语,场景很有意境。
而在遥远的河北,袁绍/谢安也于大将军府中,收到了一封来自青州的捷报。袁谭凭借其父威势与自身手段,已初步稳定青州局势,招抚流民数千,整饬吏治,打压豪强,颇有成效。同时,邺城军器监所产的“百炼刀”也开始小规模装备其麾下精锐,锋芒初试。
时代的浪潮,正以一种无人能预料的方式,推动着两颗来自异世的灵魂,以及他们悄然影响下的诸多英杰,向着既定的历史轨迹与未知的命运变数,缓缓前行,碰撞出绚烂而莫测的火花。
(第十章 完)
喜欢东汉:格物致癫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东汉:格物致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