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踏上南下的列车,林凡三人的心境与第一次截然不同。没有了初来时的茫然和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沉稳和隐隐的兴奋。硬座车厢依旧嘈杂拥挤,但这一次,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其中,甚至能听出一些旅客口音背后的地域信息,判断其可能的行当。
“这次咱们算是‘老马识途’了。”陈远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农田,语气轻松了不少,“到了地方,先找肥婆英把阁楼租下来,安顿好,再按计划行动。”
苏明则翻看着林凡整理的采购清单,上面详细列出了目标商品的种类、预估数量和价格区间,甚至标注了几个重点关注的摊位和注意事项。“林子,你这单子列得真细!照着这个买,肯定错不了!”
林凡笑了笑,心里却不敢有丝毫大意。第一次的教训太深刻了。广州市场就像一片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的海域,第一次来是侥幸靠岸,第二次再来,必须展现出足够的经验和实力,才能避免再次被当成“肥羊”。
“熟门熟路是好事,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林凡提醒道,“市场变化快,价格每天都不一样。咱们要更精明,更会砍价,也要更注意那些藏在笑脸背后的陷阱。记住,我们的优势是信息——我们知道江州什么好卖,我们知道上次的行情。这就是我们砍价的底气。”
两天后,火车准时抵达广州站。走出熙熙攘攘的出站口,三人没有像第一次那样东张西望,而是目标明确,径直走向熟悉的公交线路,乘车前往上次租住的城中村。
轻车熟路地找到肥婆英的小卖部。肥婆英正坐在柜台后听收音机,看到他们三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哎呦!系你哋几个后生仔啊!翻来啦?今次准备住几耐啊?”(哎呀!是你们几个小伙子啊!回来啦?这次准备住多久啊?)
“英姐,又来麻烦您啦!”林凡笑着上前打招呼,“还是老样子,阁楼租一个月,得唔得啊?”(还得麻烦您,阁楼租一个月,行不行?)
“得!紧系得啦!熟人熟事!”肥婆英爽快地拿出钥匙,“你哋走后,间房我都冇租俾人,就知你哋会翻来嘎!呢次系咪又系入货啊?”(行!当然行!熟人好办事!你们走后,那房间我都没租给别人,就知道你们会回来的!这次是不是又进货啊?)
“系啊,睇下有无咩新货。”林凡含糊地应道,没有透露具体计划。交了租金,拿了钥匙,三人提着简单的行李再次踏上那狭窄的楼梯。熟悉的阁楼,虽然简陋,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感。
安顿下来后,林凡立刻开始部署行动。
“休息一下,下午开始行动。苏大哥,你还是负责音像城那边,重点盯‘精品带’和‘特色带’,价格按单子上的谈,尽量多找几家比价。另外,留意有没有新出的专辑,特别是港台那边刚流行的。”
“陈大哥,你和我一起去布料市场和服装批发区。这次我们量大,要跟老板磨价格。你负责观察周围,警惕点,防止有人盯梢或者掉包。”
“明白!”陈远和苏明齐声应道。
下午,三人分头行动,如同三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入广州庞大的市场肌体。
林凡和陈远再次来到高第街和西湖路。与第一次看什么都新鲜不同,这次他们目光锐利,直奔目标摊位。林凡凭借记忆,找到了几家上次合作还算愉快、货品质量不错的老板。
“老板,还记得我吗?江州来的,上次在你这拿过货。”林凡主动打招呼,语气不卑不亢。
那老板打量了一下林凡,似乎有点印象,脸上露出笑容:“哦!系林老板啊!翻来入货啊?今次要滴咩好野?”(哦!是林老板啊!回来进货啊?这次要什么好东西?)
“看看最新款的连衣裙料子,还有衬衫料。”林凡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翻看着摊位上的布料,用手感受着质地,查看花色,“呢只柔姿纱,咩价钱?如果攞一匹(约33米)呢?”(这种柔姿纱,什么价钱?如果拿一匹呢?)
听到“一匹”这个量,老板的态度更加热情了:“林老板大手笔哦!一匹的话,算你便宜滴,X蚊一米!”(林老板大手笔哦!一匹的话,算你便宜点,X块一米!)
这个价格比林凡预想的略高。他没有立刻还价,而是不动声色地又问了其他几种布料的价格,然后才说:“老板,价钱有滴贵哦。我系长期要货嘎,如果价钱合适,以后月月都来。你再俾个实价啦。”(老板,价钱有点贵哦。我是长期要货的,如果价钱合适,以后月月都来。你再给个实价吧。)
一番唇枪舌剑,林凡凭借对行情的了解和适度的“长期合作”诱惑,成功将价格压到了理想区间。陈远则在旁边默契地配合,不时插话指出布料的一些小瑕疵,或者提起别家更优惠的价格,给林凡制造砍价空间。
同样的策略也用在了辅料采购上。对于纽扣、花边、拉链这些小商品,林凡采取“打包购买”的方式,在一家店集中采购多种品类,以此要求更大的折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