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陆家嘴地块的产权证在保险柜里散发着沉甸甸的金属光泽,深圳岗厦村项目封顶的礼炮余音似乎还在耳畔回荡,广州冼村奠基的泥土气息尚未散尽。林凡站在“新风”实业江州总部顶楼的落地窗前,窗外是冬日萧瑟的街景,但他的目光却穿透了千山万水,牢牢锁定在黄浦江畔那片正酝酿着惊涛骇浪的土地——上海滩的证券市场。
桌上摊开的,不再是浦东的规划图或深圳的施工进度表,而是几份墨迹未新、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简报——《上海证券市场动态观察(内部参考)》、《深圳股票交易试点情况汇编》、《关于“股票认购证”发行模式的初步探讨》。这些由新组建的金融研究小组连夜整理、加急送来的资料,像一扇窗,推开了一个林凡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世界。
“林总,”新调任的金融研究部负责人,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稳的年轻人李明,指着其中一份简报上被红笔圈出的段落,“您看这里,上海那边风声越来越紧了。据多个可靠渠道交叉印证,为了探索新股发行新路径,解决‘老八股’供不应求的问题,上海很可能在近期,推出一种全新的发行方式——股票认购证!”
“认购证?”林凡重复着这个陌生的名词,目光锐利如鹰。
“对!”李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闪烁着专业的光芒,“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简单说,它不是直接发行股票,而是先发行一种‘凭证’。投资者购买这种认购证,就获得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参与新股抽签认购的‘资格’。中签了,才能凭认购证去购买新股。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也不多见,国内更是首创!现在外面传言很多,但具体细则、发售价格、发售方式……都还是迷雾重重。”
林凡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地产的成功为他积累了巨额现金,浦东那块地价值飙升带来的财富,此刻正安静地躺在“新风”的账户上,像一头蛰伏的雄狮。但林凡深知,钱躺在账上,只是数字。如何让这笔钱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生出更多的钱?如何突破地产开发周期长、资金沉淀重的瓶颈?股市,这个充满魔力和风险的新战场,似乎提供了答案。而“认购证”这个新名词,像黑暗中擦亮的一根火柴,瞬间点燃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
“制度性套利……”林凡喃喃自语,眼中精光爆射,“李明,你立刻组织人手,深挖!我要知道这种模式所有可能的运作细节!中签率如何计算?认购证本身是否可以交易?历史上有无类似案例?风险点在哪里?机会点又在哪里?三天之内,给我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是!林总!”李明领命而去。
办公室重归寂静。林凡走到巨大的中国地图前,手指从代表“新风”实业根基的江州,划过刚刚落子的浦东、深圳、广州,最终停留在上海的位置。地产的棋局已布下关键棋子,但这片新的金融蓝海,才是真正能掀起滔天巨浪的地方。他需要引路人。
“晚晴,”林凡拿起内线电话,“帮我联系一下吴明远教授,就说……‘新风’实业的林凡,想就新兴资本市场的发展,向他请教几个问题。”
三天后,上海外滩,和平饭店顶层的咖啡厅。
临窗的位置,黄浦江的景色尽收眼底。浑浊的江水滚滚东流,对岸的浦东依旧是一片滩涂和低矮的厂房,与西岸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形成鲜明对比。林凡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个安静的角落。
不多时,一位穿着灰色呢子大衣、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在服务生的引导下走来。他正是林凡通过多方关系才约到的海归经济学家——吴明远教授。
“林总,久仰。”吴明远伸出手,笑容温和,带着学者特有的从容,“新风实业在浦东的布局,眼光独到,魄力惊人。”
“吴教授过奖。”林凡起身相迎,态度谦逊而真诚,“在您这样的专家面前,我们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学生。今天冒昧打扰,是想向您请教国内证券市场,尤其是上海这边……一些新动向。”
两人落座。侍者送上咖啡,氤氲的热气在两人之间升起。林凡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话题引向核心:“吴教授,最近关于上海要推出‘股票认购证’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种发行方式,前所未有。您怎么看?”
吴明远端起咖啡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神变得深邃起来:“林总消息很灵通。认购证……确实是个新事物。它的本质,是将新股发行的‘资格’证券化、商品化。这在成熟市场或许有迹可循,但在国内,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放下杯子,目光投向窗外繁忙的黄浦江:“国内股市,现在就像这条黄浦江,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汹涌。规则不完善,监管在摸索,投资者教育几乎为零。‘老八股’供不应求,价格炒上天,黑市交易猖獗。认购证的出现,初衷可能是为了缓解这种压力,探索更公平、更有效的发行方式。但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