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为西北募捐、立“贡献碑”的旨意,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大晟朝的各府州县。
皇榜张贴之处,人头攒动,议论纷纷。
旨意明确,捐献不分官民,皆记录在册,贡献卓着者更可留名于承天门外的“贡献碑”上,供万民景仰,流芳百世。
这对于重视名声、尤其是许多家财万贯却苦于无合适途径提升家族地位的商贾而言,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诱惑!
京城率先响应。
有乔家、靖王府、张尚书府等重臣勋贵带头,各级官员无论情愿与否,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示,捐献数额被详细记录、张榜公示,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攀比与压力。
京中富商们更是闻风而动,他们或许不懂太多大道理,但对“青史留名”四个字的价值却再清楚不过。
捐献银钱、粮草、布匹、药材者络绎不绝,户部临时增设的接收点前排起了长队,算盘声终日不绝。
各地州府亦是如此。
江南豪商、盐商、丝绸巨贾,闻讯后纷纷慷慨解囊,动辄万两。
他们不缺钱,缺的是这等能洗刷“铜臭”、光耀门楣,甚至可能惠及子孙的官方认可。
一时间,通往京城的官道上,运送捐献物资的车队络绎不绝。
在这股席卷全国的捐献热潮中,乔家的名字,再次以一种震撼的方式,跃入众人视野。
就在捐献进行得如火如荼,首批捐献名单和数额被粗略统计出来公示时,乔家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
这一日,乔兰菁亲自带着紫电,以及乔林梁带着旺财等一众小厮,押送着整整十辆覆盖着厚布的大车,来到了户部指定的捐献接收处。
如此阵仗,立刻引来了无数围观。
负责接收的户部官员认得乔兰菁,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乔四小姐,您这是?”
乔兰菁神色平静,微微颔首:“大人,乔家感念陛下圣恩,体恤将士艰辛,愿再捐白银十万两,以充军饷,略尽绵力。”
“十……十万两?”那官员倒吸一口凉气,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周围的人群也瞬间哗然!
先前乔家捐物捐银三万两已是巨额,如今竟又追加十万两!
这几乎是许多中等商贾全部的身家了!
乔兰菁示意了一下,乔林梁立刻带人掀开了车上的厚布。
阳光下,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耀眼的银光!
只见那十辆大车上,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排排官铸的五十两大银元宝!
银光闪闪,堆积如山,那纯粹的、厚重的视觉冲击力,远非一叠轻飘飘的银票可比!
“为表诚意,家父特命将银钱全部兑换成官银,便于朝廷清点使用。”乔兰菁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
现场一片寂静,只剩下倒抽冷气的声音。
围观的人群瞪大了眼睛,看着那银山,仿佛能听到边疆将士得到充足粮饷后的欢呼,能看到“贡献碑”上乔家名字那金光闪闪的荣耀。
户部官员回过神来,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下官……下官代朝廷,代西北将士,谢过乔家高义!快!快请点入库!”
他连忙招呼手下胥吏上前,小心翼翼地清点、记录、搬运。
那沉甸甸的银元宝入手冰凉,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飞遍了京城各个角落,自然也第一时间传入了紫禁城。
御书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听闻内侍低声禀报乔家再捐十万两现银的消息,执笔的手微微一顿。
他抬起头,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十万两现银!
这已远超一般臣子乃至富商的捐献范畴。
乔家这是将大半流动家底都掏出来了吧?
这份忠君爱国之心,这份为国纾难的魄力,实在令人动容。
他想起乔仲远转述的那些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将士边关浴血,何来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看来,这绝非虚言,而是乔家上下真正秉持的信念!
尤其是那个乔兰菁,献策的是她,如今这追加巨款的决定,恐怕也离不开她的推动。
“乔家……教得好儿孙啊。”皇帝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一门忠义,心怀家国,实乃臣子典范。”
他沉吟片刻,对侍立一旁的陈大伴吩咐道:“传朕口谕,乔家忠勇可嘉,朕心甚慰。待贡献碑立成,乔家之名,当居前列。”
“奴才遵旨。”陈大伴躬身应下,心中明了,经此一事,乔家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已是截然不同。
这已不仅仅是“赏识”,更是一种基于其品行与能力的高度认可与信赖。
乔家以十万两白银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贡献碑”上的排名,更是一座直通帝心的桥梁。
而这桥梁能通往何方,又将承载怎样的未来,已悄然成为了京城各方势力暗中揣测的焦点。
喜欢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