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块浸了浓茶的棉布,慢悠悠地覆盖了山城步道。老幺茶馆的竹椅摆得密不透风,青石板被往来的鞋跟磨得发亮,缝隙里还嵌着去年冬天的瓜子壳。吴梦琪坐在周叔指定的靠窗位置,鼻尖萦绕着老鹰茶的焦苦、牛油火锅的醇厚和炒花生的焦香,这些味道在暮色里缠绵,织成一张属于重庆老街的味觉网。
周叔正忙着跟茶老板交代菜品,蓝布褂子在穿梭的茶客间格外显眼。“毛血旺要特辣,多加黄喉!”“凉糕喊陈婆婆留两屉井水镇的!”“再来份红糖糍粑,要流心的!” 他嗓门洪亮,带着磁器口商贩特有的吆喝腔,引得邻桌几个老茶客频频回头。
吴梦琪的帆布包敞着口,露出那本卷了角的笔记本,上面摊开着 “周叔酸辣粉 IP 打造思路” 的草稿。她用红笔圈着 “老坛故事”“捶粉工艺”“地域联名” 等关键词,笔尖悬在 “线上引流方案” 那栏,正琢磨着如何把抖音直播和线下体验结合得更紧密。竹椅在身下发出轻微的 “吱呀” 声,像在为她的思考伴奏。
“妹儿,尝尝这茶。” 周叔端着个粗瓷茶杯走过来,茶汤呈琥珀色,表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泡沫。他把茶杯往吴梦琪面前推了推,杯底的茶垢清晰可见,却透着古朴的暖意,“这是老鹰茶,老辈人说解辣得很,等会儿吃毛血旺就靠它了。”
吴梦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苦味先在舌尖炸开,随后涌上一股清冽的回甘,确实冲淡了嘴里残留的酸辣粉余味。“好喝,比超市买的瓶装茶有味道。” 她由衷赞叹,笔尖在笔记本上添了句 “可开发老鹰茶 + 酸辣粉套餐”。
周叔笑得眼角堆起皱纹,神秘兮兮地凑近:“等会儿有贵客来,是个懂行的老江湖,当年把重庆火锅卖到全国的大人物。” 他压低声音,手指在茶杯沿上画圈,“你不是想搞那个啥 IP 吗?这位老先生一句话,顶你跑十趟解放碑。”
吴梦琪的心猛地一跳,握着笔的手指紧了紧。她想起李姐说过的 “老幺茶馆藏龙卧虎”,难道周叔说的贵客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前辈?笔记本上的 “IP 打造思路” 突然显得有些稚嫩,她下意识地想合上本子,却被周叔按住了手。
“别藏别藏,让老先生指点指点。” 周叔眼里闪着期待的光,“你那些想法是好,但缺个把门的,老先生懂行,能帮你把把关。” 他正说着,茶馆门口的竹帘突然 “哗啦” 一声被掀开,晚风裹挟着暮色灌了进来,吹得桌上的菜单纸簌簌作响。
门口出现个穿青布褂子的老者,身形挺拔,头发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镜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他手里拄着根红木拐杖,却不像需要借力,更像一种习惯,拐杖点在青石板上发出 “笃笃” 的声响,节奏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气场。
“杨老,今儿还是老位置?” 茶老板像被按了启动键,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上去,围裙上的油渍都晃出了残影,“刚周师傅还念叨您呢,特意给您留了靠窗的座儿。”
被称作 “杨老” 的老者微微颔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茶馆。他的视线掠过嗑瓜子的茶客、算账的老板娘、灶台边忙碌的厨师,最终定格在邻桌 —— 准确地说,是吴梦琪摊开的笔记本上。老花镜后的目光在 “周叔酸辣粉 IP 打造思路” 那行字上停留了两秒,镜片反射着灯笼的暖光,让人猜不透情绪。
吴梦琪的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出细汗。她能感觉到那道目光的重量,仿佛能穿透纸页,看到她那些不成熟的想法背后的焦虑与野心。她下意识地想合上笔记本,手指却像被胶水粘住,动弹不得。
“杨老!您可算来了!” 周叔连忙起身招呼,差点带翻身后的竹椅,“快请坐,我这就喊老板上您爱喝的雀舌。” 他热情地引着杨老走到邻桌,特意把椅子擦了又擦,“给您介绍下,这是小吴,鼎盛商贸的销售,帮我把酸辣粉卖火的就是她。”
杨老在竹椅上坐下,拐杖靠在桌腿边,发出轻响。他摘下老花镜,用镜布慢悠悠地擦拭着,动作从容不迫。“鼎盛商贸?”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重庆人特有的声调起伏,“王强那小子现在当经理了?”
“是嘞是嘞,王经理是小吴的直属上司。” 周叔忙不迭地回答,给杨老倒上老鹰茶,“当年您带过的兵,现在出息了。”
杨老没接话,重新戴上眼镜,目光转向吴梦琪,准确地落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小姑娘在做 IP 规划?” 他的语气听不出褒贬,手指却轻轻叩了叩桌面,“现在的年轻人,都爱说这些新名词。”
吴梦琪感觉脸颊发烫,紧张得喉咙发紧。她想解释这些想法不是凭空捏造,是蹲了无数个傍晚观察、记了厚厚一本笔记才琢磨出来的,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倒是周叔在一旁帮腔:“小吴不是瞎折腾,她真懂我们老街的生意。您看这笔记,记的全是干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