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的窗户框住了半片夜空,月亮被云絮遮得只剩朦胧的光晕,像块没擦干净的玻璃。吴梦琪踢掉帆布鞋,把帆布包往墙角一扔,发出沉闷的声响,里面的麻花包装袋窸窣作响。这间十平米的小屋被她塞得满满当当,单人床占了大半空间,书桌上堆着吃剩的凉糕盒子和没喝完的老鹰茶,墙上贴着磁器口的地图,红笔圈出的周记酸辣粉摊位置已经泛白。
“累死了……” 她瘫坐在床沿,后背抵着冰凉的墙壁,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了划,时间显示凌晨一点。但大脑还异常清醒,杨老在老幺茶馆说的 “本分要落在纸上” 像根羽毛,在心里轻轻搔动,让她躺不下。她转身从帆布包里掏出那本卷角的笔记本,还有杨老给的泛黄客户档案,一股脑摊在床上,纸张散落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床单上立刻开满了 “纸花”—— 周叔的订单增长曲线、冷链成本核算表、客户琐事记录、杨老手写的 “养池计划” 建议,还有商盟月会的流程单。吴梦琪找出红、蓝两支马克笔,咬开笔帽,在笔记本扉页写下 “客户分类表”,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成了深夜唯一的伴奏。
“守旧型客户,标红。” 她念叨着,翻开记录陈婆婆的那页。纸页上画着个小小的凉糕摊简笔画,旁边写着 “陈婆婆,72 岁,凉糕摊经营 40 年,怕智能手机辐射,直播操作需简化,最在意‘老主顾说味道没变’”。她用红笔在页边画了个醒目的五角星,旁边批注:“核心特征:抗拒技术变革,重视老口碑,沟通需用‘老街坊’语气,避免提‘转型’‘升级’等词。”
笔尖悬在 “需求栏”,她想起陈婆婆总说的 “我这凉糕方子是婆婆传的,井水镇、红糖熬,一步都不能差”,便写下:“短期需求:学会基础直播操作(需一对一教学);长期需求:让孙女认可凉糕手艺,愿意偶尔帮忙。” 写完又觉得不够,补充道:“情感需求:被认可‘老手艺没丢’,可多提‘老主顾专门找您的凉糕’。”
窗外传来楼下夜市收摊的动静,铁闸拉下的哐当声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吴梦琪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拿起蓝笔转向另一页 —— 周叔的记录。这页比陈婆婆的热闹,贴满了酸辣粉的照片,还有老坛的特写,字迹也更密集:“周叔,58 岁,酸辣粉摊经营 20 年,1998 年洪灾护坛,愿意尝试线上销售,儿子在外地打工,最在意‘订单能多赚点,给儿子攒婚房钱’。”
她用蓝笔在页边画了个向上的箭头,标注 “求变型客户”:“核心特征:表面固执,实则愿试新方法,认数据也认情分,沟通可提‘既能保住手艺,又能多赚钱’。” 需求栏里,她列出杨老提醒的 “利润提升” 和自己观察的 “手艺传承”:“短期需求:优化冷链包装,降低破损率;长期需求:申请‘磁器口老字号’认证,让儿子觉得‘摆摊也光荣’。”
笔记本越翻越厚,纸页间掉出片干枯的辣椒叶,是上次帮周叔检查老坛时顺手夹的,边缘已经蜷曲发黑。吴梦琪捡起辣椒叶,夹回周叔那页,突然想起老人说的 “这辣椒要霜降后摘,我爹当年教的,少一天都不够辣”,嘴角不自觉地弯了弯 —— 这些藏在生意里的手艺细节,才是最动人的注脚。
“刘叔,麻花铺,偏求变型……” 她咬着笔帽,在新的纸页上写下。刘叔的记录里贴着张麻花筐的照片,竹编纹路清晰可见,旁边写着 “刘叔爱说‘我爹炸麻花要顺时针揉面,说顺风顺水’,但偷偷学年轻人搞‘麻辣味麻花’试销”。蓝笔标注的需求栏里,她写:“需帮他平衡‘老规矩’和‘新口味’,比如给新口味取名‘传承麻辣’,强调‘按老法子炸,加新料调味’。”
时间在笔尖的滑动中溜走,窗外的月光换了角度,斜斜地照在床脚,把笔记本的影子拉得老长。吴梦琪的指尖沾了墨水,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她却浑然不觉,沉浸在分类的世界里。守旧型客户的红笔标注越来越多:张婆婆的米糕摊 “只收现金,怕手机支付出错”,李大爷的茶叶铺 “坚决不用塑料袋,说‘祖宗传的纸包才透气’”;求变型客户的蓝笔记录也渐渐丰满:张老板的火锅底料 “想做‘年轻人爱吃的微辣款’,又怕老主顾骂‘变味’”,王婶的酱菜摊 “偷偷问能不能开网店,又怕操作太复杂”。
书桌上的老鹰茶凉透了,杯底沉着褐色的茶渣。吴梦琪端起来喝了一大口,苦涩的味道让她打了个激灵,这才发现肚子饿得咕咕叫。她从帆布包里摸出周叔塞的麻花,咬了一大口,芝麻的焦香混着面香在嘴里散开,碎屑掉在床上的笔记本上,粘在 “冷链成本控制” 几个字上。
“对了,成本核算!” 她一拍脑门,翻到专门记录供应链的页面。这页画着复杂的表格,红笔标着 “当前冷链成本:每单 8 元”,蓝笔写着 “目标:降至 6 元以内”,旁边贴着冷链公司的报价单,被她用荧光笔划出 “四家拼单可再降 5%” 的条款。她想起杨老说的 “养池子要算清账”,便在页边写:“下周商盟月会重点问冷链资源,对比价格和服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