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的午后总裹着一层慵懒的热意,阳光透过环球金融中心 32 楼的落地窗,在重庆青年商盟的下午茶会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长条餐桌上摆着清一色的重庆味道:磁器口的陈麻花堆成小山,江津的米花糖裹着糖霜,潼南的柠檬切片泡在老鹰茶里,连空气中都飘着淡淡的花椒香 —— 这是商盟秘书长特意叮嘱的 “本土风味”,说是让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尝尝 “接地气的踏实”。
吴梦琪坐在角落的藤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带。包里装着刚整理好的 “老字号冷链成本优化报告”,边角被她反复翻看得起了毛边。今天是她加入商盟后的第三次活动,周围的谈话声像嘉陵江的浪头此起彼伏:做直播的林溪在聊 “地域标签流量密码”,搞冷链的张哥正吐槽 “景区最后一公里配送难”,开连锁超市的王总则在感慨 “年轻人不爱买包装千篇一律的特产”。这些话题都像钩子,勾着她笔记本里记满的商户痛点,却又让她不好意思贸然插话 —— 毕竟在这群 “大佬” 里,她这个刚做成 20 万订单的 “新人”,总觉得自己像磁器口巷子里不起眼的凉糕摊。
“小吴来了?”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吴梦琪回头,见杨崇德拄着拐杖慢慢走近,青布褂子上还沾着点茶馆的茶香。老人今天特意穿了件熨帖的中山装,胸前别着商盟 “名誉顾问” 的徽章,在一众西装革履里透着股别样的风骨。
“杨老您早。” 吴梦琪连忙起身,顺手给老人倒了杯老鹰茶,“刚听张哥说冷链成本又涨了,我正想把咱们联盟的降本数据给您看看。” 她把报告从包里抽出来,红笔标注的 “共享冷链降本 40%” 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杨老接过报告,没急着看,反而指了指餐桌:“尝尝那麻花,刘叔家新做的,加了蜂蜜,比普通的润口。” 他眼里的笑意藏不住,“上周去磁器口,老周的酸辣粉都摆进解放碑超市了,货架上还立着你设计的展架,上面写‘25 年嘉陵江晨雾熬出的辣’,够有味道。”
吴梦琪的脸颊微微发烫。她想起上周去超市盯陈列,周叔非要跟着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在锃亮的货架前手足无措地搓手:“小吴,这包装上的字比我捶粉的力道还足,游客能信吗?” 结果刚摆上半天,就有穿着旗袍的游客举着包装找导购:“就要这个写着老坛故事的,听说是匠人亲手做的。” 那瞬间,周叔眼里的光比辣椒油还亮。
正想着,商盟秘书长拿着话筒走上台:“各位老板,下午茶会正式开始!今天咱们不谈 KPI,不聊转化率,就聊聊‘老手艺怎么赶时髦’。首先有请咱们的‘活字典’杨老,给大家讲讲他最近发现的‘市井惊喜’。”
掌声里,杨老慢慢走上台。他没拿话筒,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落地窗的回声传遍全场:“要说老手艺赶时髦,我最近还真见着个好例子。” 老人从布袋里掏出个东西,高高举起 —— 那是包周记酸辣粉的新包装,红底黄字印着周叔捶粉的黑白照片,背面 “1998 年洪水护坛” 的故事被塑封得亮亮的。
“这包装眼熟不?” 杨老笑着问。台下有人点头:“超市见过!卖得挺好,我家闺女非要买,说包装上的故事比小说还上头。”
“就是这个‘上头’的故事,把一个快被外卖挤垮的小摊盘活了。” 杨老的拐杖轻轻敲了敲台面,“这粉的老板姓周,在磁器口捶了二十五年粉,老坛里的辣椒水比他儿子岁数都大。可前阵子差点关门 —— 线上订单多了打包跟不上,真空包装坏了口碑,游客嫌快递慢,本地人嫌没新意。”
台下的议论声小了下去,连刚才聊直播的林溪都直了直身子。杨老继续说:“直到这小姑娘找上门。” 他抬手朝吴梦琪的方向指了指,“她没上来就谈订单,先蹲在摊子旁看了三天:看老周凌晨三点熬汤,看他儿媳妇打包到手抖,看游客对着漏汤的包装叹气。然后她做了三件事:给老坛拍了二十年的故事印在包装上,联合三家老店搞了共享冷链,还教老周拍抖音 —— 就拍他捶粉 180 下的较真,拍老坛辣椒发酵的泡泡。”
吴梦琪的心跳突然变快,指尖捏得帆布包带发皱。她看见林溪拿出手机对着自己拍照,张哥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什么,王总则托着下巴若有所思。这些目光让她想起刚入职时,李伟在茶水间嘲讽她 “跑老街捡芝麻” 的样子,只是此刻的目光里没有轻视,只有好奇和赞许。
“结果呢?” 王总忍不住问,“这法子真管用?”
“你说呢?” 杨老举起包装晃了晃,“上线一周,订单涨了 42%;冷链成本降了 40%;现在不仅游客买,本地人还带着包装来寻摊,说要尝尝‘故事里的辣’。”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感慨,“咱们总说老手艺跟不上时代,可这粉还是那锅粉,坛还是那口坛,换个懂市井的人搭座桥,老味道就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