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琪刚把协会推荐信的扫描件发给刘敏,手机就震了一下。不是预想中的回复,而是商盟里做冷链的老周发来的消息:“机床集团采购部那边好像收到了些‘对比材料’,说是你们联盟的供货价比市场价高不少,刘总监刚才跟我打电话时语气挺严肃的。”
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吴梦琪心里 “咯噔” 一下。前几天水军谣言刚被压下去,联盟线上评分好不容易从 3.2 回升到 4.6,怎么又冒出新问题?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解放碑步行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脑子里飞速过着最近的事 —— 李伟被抓包后蔫了好几天,张莉倒是没怎么安分,昨天还在茶水间故意跟同事念叨 “有些人心气高,定价也跟着飘”,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来,这话恐怕是早有预谋。
“吴经理,你要的柠檬膏原料检测报告我放桌上了。” 实习生小陈敲了敲门,手里还拿着一叠厚厚的单据,“潼南那边刚发过来的,最新一批柠檬的酸度检测和农残报告都在里面,还有周叔那边的面粉采购合同,他特意让我跟你说,这次用的还是特一级粉,跟之前给老字号酒楼供货的一样。”
吴梦琪回头接过单据,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温度,突然定了神。张莉要搞事,肯定是抓着 “价格” 做文章。联盟里的商户都是老手艺,用的原料从来不含糊 —— 周叔的酸辣粉必须用陈面发酵,捶粉时要按 180 下的规矩来;陈婆婆的红糖凉糕得用古法红糖,熬糖时要守在灶边看四个小时火候;赵婶的汤圆粉子是自己石磨磨的,比机器磨的多两道筛粉工序。这些成本本来就比普通原料高,要是张莉故意拿劣质原料的价格来比,很容易让不了解内情的人觉得联盟在抬价。
她立刻拿起手机给刘敏发消息:“刘总监,听说您收到了关于联盟供货价的对比材料,方便的话我想跟您约个时间,当面跟您解释一下价格差异的原因,顺便带些原料样品和检测报告过来。”
没等多久,刘敏的回复就来了:“明天上午十点吧,直接来我办公室。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机床集团采购有预算限制,要是价格确实虚高,就算杨老推荐,我们也得重新考虑。”
“麻烦您了,明天我准时到。” 吴梦琪放下手机,转身走到文件柜前,把最近三个月的原料采购合同、检测报告都翻了出来。小陈看着她堆在桌上的资料,忍不住问:“吴经理,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搞鬼啊?前几天刚澄清谣言,现在又说价格高……”
“没事,清者自清。” 吴梦琪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心里却已经有了盘算。她拿起电话拨给周叔,刚接通就听见那边传来 “砰砰” 的捶粉声,周叔的大嗓门透过听筒传过来:“小吴啊,是不是订单有消息了?我今天刚捶了五十斤粉,保证新鲜!”
“周叔,订单的事还在对接,不过有个情况想跟您确认一下。” 吴梦琪把张莉可能伪造价格对比表的事简单说了说,“您这边的面粉采购价,跟市面上普通面粉差多少?还有您捶粉的人工成本,能不能给我个大概的数?”
周叔愣了一下,随即就骂开了:“这谁啊这么缺德!我用的特一级粉,比普通面粉贵三成,那是因为这粉做出来的酸辣粉才有嚼劲,普通粉煮两下就烂了!还有捶粉,我跟我儿子两个人,一天顶多捶八十斤,人工成本能低吗?我这就给你找采购单,等会儿拍给你!”
挂了周叔的电话,吴梦琪又陆续打给陈婆婆、赵婶和柠檬基地的王老板。每个人听说有人拿劣质原料比价,都气得不行 —— 陈婆婆说她的红糖是从黔江老糖坊进的,比超市里的袋装红糖贵两倍;赵婶的汤圆粉子光石磨就磨坏了两台,电费都比别人多花不少;王老板更是直接把检测报告拍了过来,上面清晰写着 “柠檬酸度≥6.5%,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而市面上便宜的柠檬,酸度大多只有 4% 左右。
收集完资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办公室里只剩下吴梦琪一个人,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列着联盟与竞品的原料对比项。她把柠檬的酸度、面粉的等级、红糖的纯度、汤圆粉的研磨工艺,还有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都一一列出来,再附上对应的检测报告和采购合同编号。每一项差异背后,都藏着老手艺人们对品质的坚持 —— 比如周叔的面粉,不仅要特一级,还要提前发酵三天,这样做出来的酸辣粉才够筋道;陈婆婆的红糖凉糕,熬糖时要不停搅拌,直到糖浆能拉出丝来,差一秒火候都不行。
正整理着,手机突然响了,是杨崇德打来的。“小吴,听说机床集团那边收到了价格对比表?” 杨老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我刚跟协会会长吃饭,他说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故意混淆优质原料和劣质原料的区别。”
“杨老,我已经在整理资料了,明天就去跟刘总监解释。” 吴梦琪把自己的计划跟杨老说了说,“我准备带些原料样品过去,让他们直观感受一下差异,再把检测报告和成本明细给他们看,应该能说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