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日子,全县“科学种田及农村能源利用现场会”在红星公社隆重开幕。县委领导、各公社书记、大队书记以及技术骨干,近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红星生产队。
红旗招展,标语醒目。红星生产队的社员们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精神饱满地迎接客人。
伊拉作为核心讲解员,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是郑卫国借给她的,略显宽大,但显得很精神),胸前别着代表证,沉着冷静地站在参观路线的起点——沼气池群前。
面对众多领导和同行审视、好奇的目光,她没有丝毫怯场。从沼气原理、池型选择、土法密封技术,到精细化管理、越冬保障措施,她讲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讲到关键处,还让陈老栓现场演示抹灰技巧,让管理小组展示记录本。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采用的‘水试’、‘气试’方法,虽然土,但有效解决了密封难题……”
“这是我们记录的投料和产气数据,可以看出,在加强管理和太阳能辅助下,即使在冬天,也能维持基本用气需求……”
她不仅讲成功经验,也坦诚初期遇到的困难和走过的弯路,比如赵铁柱最初的不服气、老池子产气下降等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点头。
接着,参观队伍移步到太阳灶和试验中的沼气暖炉前。郑卫国负责讲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设计思路,虽然暖炉还只是个雏形,但其体现出的多元化利用思路,让人眼前一亮。
在食堂和社员家里,看到蓝色火焰稳定地烧水、做饭,听到社员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沼气带来的便利——“省了砍柴的工夫,能多歇会儿”、“屋里没烟,干净多了”——参观者们的感受更加直观和深刻。
最后,来到重头戏——对比试验田。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差异明显。使用沼液追肥的田块,麦苗明显更加茁壮、叶色浓绿;使用沼渣做底肥的,植株也更显粗壮。伊拉请负责田间记录的老农现场讲解,用最朴实的语言对比不同田块的管理和长势。
“这块地,用了沼液浇,你看这苗,杆子硬实,叶子黑绿黑绿的……”
“那块,底肥下的沼渣,地劲足,苗子窜得快……”
事实胜于雄辩。眼前鲜明的对比,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整个参观过程,伊拉将“养猪—沼气—沼肥—种植”的循环模式清晰地串联起来,展现了红星生产队不仅敢于尝试新技术,更善于精细管理、注重实效、勇于探索的综合能力。
总结大会上,县领导高度赞扬了红星生产队的探索精神和扎实作风,将其总结为“因地制宜、科学务实、注重循环、效益综合”的“红星模式”,号召全县学习推广。伊拉作为技术骨干代表,再次上台接受了表彰。
现场会圆满成功。“红星模式”和伊拉的名字,随着与会者的归去,必将传播到全县的每一个角落。伊拉站在人群中,看着领导和乡亲们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欣慰与平静。她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将“红星模式”不断完善、推广,如何应对未来更多的挑战,将是她接下来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她的脚下,是一条用知识、汗水和智慧铺就的、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全县现场会的成功,让“红星模式”和伊拉的名字在全县范围内不胫而走。报纸上出现了关于红星生产队科学利用沼气的报道,虽然篇幅不大,但在这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足以引起巨大的反响。伊拉走在公社甚至去县里的路上,偶尔都能被人认出来,指着她说“看,那就是红星队那个会弄沼气的小姑娘”。
赞誉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伊拉却保持着异常的清醒。她知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现场的成功,是建立在红星生产队相对较好的组织基础、她个人和集体的持续投入以及一定的运气之上的。要将这套模式在条件各异的其他地区成功复制,难度远超想象。
果然,现场会结束后没多久,各种新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一些兄弟公社和生产队慕名而来的“取经”队伍。他们怀着极高的期望而来,有的甚至带着“照搬照抄”就能立刻成功的想法。面对这些热情而又有些盲目的来访者,伊拉和张书记、王卫东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接待、讲解。
然而,单纯的讲解远远不够。很多队缺乏像陈老栓那样技术过硬又认真负责的工匠,缺乏像郑卫国那样能理解并协助理论梳理的知青,更缺乏红星队那种经过磨合形成的管理共识和执行力。伊拉反复强调因地制宜、管理的重要性,但来访者往往更关注池子怎么砌、图纸能不能给一份。
“伊拉同志,你们那太阳灶的铝箔是从哪儿弄的?我们找不到啊!”
“这管理记录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省事的办法?”
“投料比例能不能固定个死数?我们怕掌握不好。”
这些问题让伊拉深感无力。技术可以传授,图纸可以复制,但人的观念、组织的效能、因地制宜的变通能力,却无法简单给予。
其次,是来自上级的更高期望。县里希望红星公社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径,甚至暗示能否考虑建设为多个生产队供气的“联村沼气站”。这个设想无疑更加宏大,但也意味着技术难度、组织协调和资金投入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联村沼气站?”张书记听到这个设想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这得投入多少?谁来管?气怎么分?”
王卫东也眉头紧锁:“光是协调几个队的地、人、钱,就是个大难题。”
伊拉则陷入了更深的技术思考。大规模的发酵罐设计、输气管道铺设、压力稳定控制、计量收费……这些对她而言,都是全新的、需要攻克的难题。系统资料库里虽有相关概念,但具体到当下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无异于从头开始。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