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花了。”
这四个字,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秦战那因为“龙芯”困局而波涛汹涌的心湖。
他看着女儿那天真无邪的侧脸,看着她手里那一支普通的手电筒和一副更普通的老花镜。
一个最朴素的物理现象。
光源,透镜,成像。
秦战的脑子里,立刻闪过了林院士在黑板上画的那个复杂的光刻机原理图。
虽然他看不懂那些精密的结构,但他抓住了最核心的一点——光!
一切的核心,都是如何控制光!
“花了”,是不是就意味着精度不够?
是不是意味着,单一的光源和单一的透镜,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精度极限?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种下。
第二天一早,秦战就找到了同样一夜未眠,愁眉不展的方振国,将昨晚淼淼玩游戏和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转述了一遍。
方老听完,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端着那杯已经凉透了的浓茶,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影子花了……影子花了……”
“是指焦距不对?这不可能,林卫东他们那群搞光学的,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那就是说……这个‘花’,是必然的?
是单一透镜成像系统固有的缺陷?
是像差?
还是衍射极限?”
方老越想,眉头皱得越紧。他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什么,但隔着一层窗户纸,怎么也捅不破。
与此同时,“龙芯”项目组那边,已经彻底成了一锅粥。
整个项目组,几十位国内最顶尖的专家,不分昼夜地关在会议室里,研究着所有能找到的国外专利和公开论文,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一条能够绕开技术壁垒的“后门”。
但所有的道路,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终点——那台他们永远也得不到的,神一样的ASML高端光刻机。
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被点燃,又一次又一次地被掐灭。
会议室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争吵声此起彼伏。
“我还是认为,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从国外想办法走私一台二手的旧设备回来!
哪怕是拆成零件,一块一块地运,只要能搞回来,我们逆向研究,总有希望!”
一个激进派的年轻专家激动地拍着桌子。
“风险太大了!”
一个年长的专家立刻反驳,
“一旦被发现,不只是我们研究院,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外交上的巨大被动!这个责任谁来负?”
“那怎么办?就这么干等着吗?等着天上掉下来一台光刻机?”
就在研究院的高墙内愁云惨淡之时,高墙外的子弟学校里,淼淼却开始了她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因为她“神迹”频出,加上秦战如今在院里的地位,院长特批,让她提前进入了子弟学校的一年级。
当然,对外,她依旧是那个因为受过刺激,发育迟缓,有些呆萌、寡言的“小傻子”。
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因为爸爸是全院闻名的大英雄秦战,所以,虽然大家觉得她傻,但也没人敢真的欺负她。
这天,是数学课。
讲台上,一个刚从师范大学毕业,二十出头的年轻女老师,正在用她认为最温柔,最生动的方式,教着最基础的知识。
“小朋友们,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苹果,”
她举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
“再加上一个苹果,我们就有……两个苹果!所以,一加一,等于二!大家跟着老师念,一加一等于二!”
“一加一等于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稚嫩的,参差不齐的跟读声。
只有坐在角落里的淼淼,安安静静地,一言不发。
她没有跟着念,而是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用铅笔,先是认真地画了一个小小的黑点,在旁边标注了一个“1”。
然后,又在不远处,画了另一个小黑点,也标注了一个“1”。
最后,她用尺子,从第一个点,画了一条笔直的线,连向第二个点,在线的末端,画上了一个小小的箭头。
在这条线的终点处,她写下了一个大大的“2”。
她的动作,被正在巡视的数学老师尽收眼底。
女老师姓王,对教学充满了热情。
她看到淼淼不跟着大家念,反而在纸上乱画,以为她是不认真听讲,便轻轻地走过去,弯下腰,敲了敲淼淼的桌子。
“温思淼同学,上课要认真听讲哦,不能在下面画画。”
王老师的声音很温柔。
淼淼抬起头,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清澈得像一汪泉水。
她没有丝毫被批评的胆怯,反而很认真地,指着自己本子上的那幅“涂鸦”,对王老师说:
“老师,‘一’和‘一’,走到了‘二’。”
王老师愣住了。
她看着本子上那个古怪的,带着箭头的线段,又听着淼淼这句充满了“神逻辑”的解释,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