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的春风,似乎并未能吹散笼罩在关中上空的肃杀之气。河内怀县大营中,吕布正与高顺、张辽督查新卒操演,虽表面平静,但所有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巨石,目光不时瞥向西方——那是长安的方向。
李肃布下的情报网络,近几日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涟漪愈发急促混乱。各种互相矛盾、光怪陆离的消息碎片不断传来:长安戒严、西凉军频繁调动、司徒府夜半仍有车马出入、董卓似乎病了又似乎更加暴怒……一切都预示着,那场预料之中的风暴,正在逼近临界点。
四月下旬,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一骑快马,背负着代表最紧急军情的赤旗,如同疯了一般冲过怀县营寨重重辕门,马上骑士几乎是从口吐白沫的战马上滚落,嘶声力竭地高喊:长安急报!长安急报!董卓死了!董卓被杀了!
声音如同晴天霹雳,瞬间炸响了整个大营!
无数将士愕然止步,难以置信地望向中军方向。巡逻的队率忘了呵斥,校场上的军官忘了下令,所有人都被这石破天惊的消息震得目瞪口呆。
权倾朝野、残暴不可一世的相国董卓……死了?!
那骑士被亲卫几乎是架着拖入中军大帐,扑倒在地,双手颤抖着呈上一份染着汗渍、字迹潦草的密报。
吕布一把夺过,目光急速扫过。
密报上的信息依旧有些混乱,但核心事实清晰无比:司徒王允,联合尚书仆射士孙瑞、护羌校尉杨瓒等人,策反了董卓义子,于四月辛巳日清晨,趁董卓入宫参加皇帝大病初愈的庆典时,在北掖门外,董卓义子亲手将其刺死!如今长安城内正在进行清剿,董卓党羽如蔡邕等已被下狱,王允总理朝政!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个消息被最终证实时,吕布仍感到一股强烈的、混杂着震撼与历史参与感的激流冲刷过全身。那个压得整个天下喘不过气来的魔王,真的就此落幕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瞬间的恍惚中清醒过来,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击鼓!升帐!所有军司马以上将领,文官从事,即刻来见!
咚!咚!咚!
急促而沉重的聚将鼓声如同雷鸣,瞬间传遍整个大营,将尚处于震惊中的将士们唤醒。所有人都意识到,天,真的要变了!
片刻之后,中军大帐内,并州集团的核心人物悉数到场。高顺、张辽、魏续、郝萌、曹性等将领甲胄未卸,面色凝重;陈杉、李肃等文臣亦是脚步匆匆,神情肃然。帐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唯有粗重的呼吸声和铠甲摩擦的轻响。
吕布将那封紧急军报传递给众人传阅。每看一人,脸上便增添一分惊骇与难以置信。
董卓……真死了?魏续喃喃道,似乎还无法消化这个事实。
王允一介文人,竟有如此胆魄手段?!郝萌咂舌。
是那吕布杀了董卓?曹性则对另一个手刃董卓的细节感到惊异。
李肃看完,眼中猛地爆发出狂喜与极度兴奋的光芒,他抢先一步,激动地大声道:主公!天赐良机!此乃天赐良机啊!董卓暴毙,群龙无首,长安大乱,王允书生,岂能掌控局面?此正是我并州军西进关中,奉迎天子,执掌朝纲的最佳时机!当立刻尽起大军,星夜兼程,兵发潼关,趁乱夺取长安!
他的主张激进而充满诱惑,代表了立刻行动、抢夺最大政治红利的思路。
然而,高顺立刻表示了反对,他面容冷峻,语气沉稳如山:岂不闻欲速则不达?李傕、郭汜虽残暴无谋,然其麾下西凉军卒皆百战余生,凶悍异常,且如今困兽犹斗,人数仍众。我军虽精,然长途奔袭,强攻长安坚城,面对哀兵,胜负岂在旦夕之间?即便惨胜,我军必元气大伤!
他转向吕布,抱拳道:主公,东方袁绍,北吞韩馥,南压公孙瓒,其势日隆;曹操亦在兖州苦心经营,招兵买马。此二人,皆乃世之枭雄,岂会坐视我军独占天子,掌控朝廷?若我军主力深陷关中苦战,久攻不下,袁绍、曹操必趁虚而入,袭我并州、河内根基!届时进退失据,如之奈何?请主公明鉴!
高顺的考虑完全是从军事战略出发,稳健持重,担忧主力被拖在关中,导致腹背受敌。
张辽沉吟片刻,也开口道:高将军所虑,确是老成谋国之言。末将补充一点,即便我军速克长安,迎得天子,然后又如何?李傕、郭汜残部势必流窜地方,继续为患。关中经此大乱,饥荒已现,百万生民嗷嗷待哺,我军岂有余粮长期供养?届时,手持天子,却困于焦土,外有强敌环伺,内有饥馑之忧,恐非良策。
他的观点更侧重于现实的治理和后勤压力。
李肃见二人反对,急道:二位将军岂不知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大义名分?得天子,则师出有名,天下响应!些许钱粮困难,岂能因噎废食?至于袁绍、曹操,彼等若敢攻击王师,便是国贼,天下共讨之!他顿了顿,为了加强说服力,特意提起一桩旧事,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尤其是张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