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台上,夜风如刀。
那漫天神圣的金光消散的瞬间,一股仿佛能将灵魂都抽干的虚无感,轰然席卷了顾长生的四肢百骸。
眼前的世界剧烈地旋转起来,星月倒悬,山河失色。
他体内的那片神力之海,此刻已然干涸见底,只剩下灼热的河床与龟裂的经脉,每一寸都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噗。”
一口逆血涌上喉头,又被他强行咽下,喉间尽是腥甜。
他的身体晃了晃,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沁出豆大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
若非凭着远超常人的意志力强撑,他恐怕早已跌坐在地。
“天师!”
一声惊呼,郭子仪魁梧的身影如风而至,及时扶住了他摇摇欲坠的身体。
手掌接触到顾长生手臂的刹那,郭子仪浑身一震。那触感……无比矛盾。
一半是如万年寒冰般的冰冷,另一半却又是如烙铁般的滚烫。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天师体内那股往日里渊渟岳峙、浩瀚如海的气息,此刻竟是空空如也,只剩下一缕若有若无的微光,仿佛风中残烛。
郭子仪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亲眼见证了那神降之威,也终于明白,行此等神迹,需付出何等恐怖的代价!
“天师,您……”他的声音都在颤抖。
“无妨。”
顾长生缓缓抬起手,止住了他的话。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原本涣散的眼神重新凝聚起一丝清明。
他看着郭子仪那张写满了惊骇与担忧的脸,声音虽然虚弱,却依旧带着一种洞彻世事的平静:
“逆天行法,必承其重。”
“李光弼乃国之栋梁,更是‘换鼎’之策的关键。他若身死,则国门洞开,社稷危殆。贫道以些许损耗,换一员大将与关外安宁,值得。”
寥寥数语,如洪钟大吕,重重地敲在郭子仪的心上。
担忧、惊骇……种种情绪,最终尽数化作了无以复加的敬畏与感动。
这一刻,郭子仪彻底明白了“自己人”这三个字的重量。
他单膝跪地,声音铿锵:“天师为国分忧,郭某……万死不辞!”
顾长生轻轻颔首,没有让他起身。他需要这种绝对的忠诚。
“去吧,为我寻一些凡间的药材来。”他报出了几味滋养神魂、固本培元的药名,如千年参、首乌、茯苓等,“以文火慢炖,送至我静室即可。”
他没有提任何仙家灵草,因为他知道,最能让凡人信服的,永远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事物。
一场惊天动地的神迹之后,回归最朴素的疗伤方式,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种更高明的“表演”。
“是!”郭子仪领命,小心翼翼地将顾长生搀扶下金乌台,亲自护送他回到青龙观的静室,这才火烧眉毛般地去办药了。
……
大明宫,寅时。
夜色未尽,宫城寂静。
一名信使背负着插有三根翎羽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冲入皇城,凄厉的喊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西境急报!西境急报!”
高力士是被亲信从睡梦中摇醒的。当他看到那封盖着安西都护府火漆印的军报时,睡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身为宫中第一人,他太清楚这份军报意味着什么。李光弼刚出京不久,西边就出了事?难道天师的“锁龙”之策……
他几乎是颤抖着拆开了火漆。
信上的字迹潦草而急促,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惊魂未定。可里面的内容,却让高力士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总管,当场呆立原地,如遭雷击。
吐蕃“大鹏军”围杀……李光弼被困……绝境……而后,天降金乌,日坠妖鹏,神光化雨,敌军溃散……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得他头晕目眩。
“天……天师……”高力士喃喃自语,脸色由惊转骇,再由骇转为狂喜。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连朝服都来不及整理,提着宫灯,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向了唐玄宗的寝宫。
“陛下!陛下!大喜!天大的喜事啊!”
寝宫内,被惊醒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一丝不悦,披衣而起。
但当他看到高力士那张激动到扭曲的脸,以及那封军报时,所有的不快都烟消云散。
他接过军报,一目十行地看下去。
昏暗的烛光下,这位大唐天子的表情,经历了一场无比剧烈的变化。
从疑惑,到震惊,再到不敢置信,最后,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呼吸变得急促,双目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金乌……神降……”
他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身体里的血液仿佛都在燃烧。
“天师三策”犹在案头,墨迹未干。他才刚刚将哥舒翰召回,将李光弼派出,将杨国忠调离……这一切,都还只是布局的开始。
然而,敌人已经开始反击!吐蕃人精准的伏击,背后必然有贪狼与朝中内鬼的影子。
可他,或者说,他的天师,竟然后发先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