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郭子仪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一把抓住那小太监的衣领,虎目圆睁,声如炸雷,
“军情十万火急!三日?三日之后,叛军的铁骑都要踏过黄河了!这群误国的蠹虫!”
小太监被吓得面无人色,哆哆嗦嗦地说道,
“郭……郭将军饶命!这……这是兵部罗侍郎亲口说的,小人……小人只是个传话的啊!”
裴三的面色也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好一个兵部侍郎!好一个杨国忠!这是连脸都不要了,明着要拖延天师的行程!”
前线战事,争分夺秒。
别说三日,就是三个时辰都耽误不起。
杨国忠这一手,看似只是走了个“流程”,实则是在用整个大唐的国运,来宣泄他的私怨,其心可诛!
郭子仪气得七窍生烟,转身就要往宫里闯,
“不行!我这就去面见陛下!我便是拼着这颗脑袋不要,也要参他一本!”
“子仪,稍安勿躁。”
一只手,轻轻地按在了郭子仪的肩膀上。
“天师!”郭子仪急道,“这已是火烧眉毛了啊!”
“我知道。”顾长生看着远处灯火摇曳的兵部官署方向,淡淡一笑,
“他想拖,便让他拖。他想清点,也让他清点。”
“什么?”郭子仪和裴三同时愣住,完全不明白顾长生的意思。
顾长生转过身,对那还在瑟瑟发抖的小太监温和地说道:
“有劳公公跑这一趟。还请回去转告罗侍郎,就说贫道知道了。国事为重,一切按规矩办。贫道,就在长安等他三日。”
小太监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
“天师!您这是……”郭子仪彻底懵了。
顾长生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安心,然后转向裴三,轻声问道:
“裴帅,你的人,可能将那份供词,在今夜三更之前,送到杨相国府上?”
裴三一怔,随即重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天师放心!便是龙潭虎穴,三更之前,保证让杨相国‘捡’到这份供词!”
“好。”顾长生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如夜空,“那就够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上的月色,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断然:
“我等不了三日。”
“今夜,我就要出城。”
“至于兵部……”
他嘴角的笑意,带上了一丝冰冷的锋锐。
“……明日一早,他们自会派人,将所有粮草军械,八百里加急,追着送到太原。”
郭子仪和裴三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极致的困惑与震撼。
这是何等的自信?
天师到底要做什么?难道他还能凭空变出粮草不成?
顾长生没有再解释。
有些事,说出来,便落了下乘。
只有做出来,才能化为最坚实的敬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他转身,向着皇城之外走去:“子仪,随我出城。裴帅,这里的事,交给你了。”
“……是!”
尽管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但出于对顾长生深不可测的信任,两人还是毫不犹豫地领命。
裴三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之中,去安排那份足以搅动朝堂的“催命符”。
郭子仪则快步跟上顾长生,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穿过寂静的朱雀大街。
没有勘合,没有仪仗,甚至连一匹马都没有。
他们就这么徒步,走向紧闭的明德门。
“天师,我们……”郭子仪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我们当真就这么走着去太原?”
顾长生笑了笑:“当然不。”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高大巍峨的城门之下。守城的禁军将领认出了郭子仪和顾长生,连忙上前行礼,但脸上却带着为难之色。
“郭将军,顾天师,末将……末将未接到兵部与京兆府的出城手令,按律,实在不敢擅开城门啊……”
这显然也是杨国忠的后手。
他不仅卡住了粮草,更锁死了城门,要将顾长生彻底困死在长安!
郭子仪气得脸色铁青,正要发作,顾长生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
他抬头,看了一眼那高达数丈的城墙,对郭子仪说道:“子仪,稍待片刻。”
说罢,他竟当着所有守城禁军的面,缓缓闭上了眼睛。
心神,则完全沉入了新获得的神通【文心】之中。
一瞬间,一股无形的威压,以他为中心,悄然弥散开来。
他并未试图用蛮力去号令谁。他知道,人心不可强求。
他只是将自己那股“为国北上,虽死无悔”的决绝意念,附着在【文心】的共鸣之力上,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将涟漪散向全城。
这道涟漪,叩向了皇城深处,触碰了那份治愈公主的善缘;
它拂过了荐福寺的钟声,回应着当初挫败“瘿母”的救世之功;
它融入了满城书香,呼唤着那份守护文脉的知己之情;
它更传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询问着所有不愿家园倾覆、不愿文明蒙尘的隐世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