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壳族需要的是‘信号强度’,不是‘山顶位置’,”星瑶将草图推到中间,“半地下结构能减少磁场干扰,信号塔顶部露出地面三米就行。”她又转向软藤族,“缓坡的根脉密度只有山顶的五分之一,我们可以沿着塔基种一圈星旋花,它们的根系能吸收辐射,还能让根脉长得更壮。”
铁壳族代表的金属眼球转了转:“真的能保证信号?”软藤族长老的叶片舒展了些:“星旋花真的能保护根脉?”见星瑶点头,石野突然插话:“我可以帮忙建塔,用减震材料做地基,不会震到根脉。”他从背包里掏出个模型,“这是我改装的货运舱减震结构,改改就能用。”
三个月后,能量塔落成。石野在实习报告里写:“原来冲突就像打结的绳子,硬扯只会越紧,找到绳头轻轻一拉就开了。绳头就是‘真正的需求’,不是他们说出来的‘必须怎样’。”星瑶在报告末尾批了句:“绳头有时藏在情绪下面,得耐心等它冒出来。”
三、传承树的新枝
石野成了实践班最刻苦的学员,白天跟着星瑶跑调解现场,晚上就在档案馆熬夜啃星途全卷。他总说自己基础差,却能在调解时精准引用百年前的案例——比如用星芽处理“水源争端”的方法,解决了农业星球的灌溉纠纷;用星禾的“贸易协定”模板,帮两个星系制定了资源交换规则。
有次调解星际货运纠纷,对方律师拿出星途全卷第37页反驳他,石野却笑了:“您看的是初版,修订版第42页补充了‘紧急避险条款’,正好适用这个情况。”他掏出的全息版里,还附着星禾当年的修改手迹:“规则是活的,得跟着现实长。”
星瑶看他把星途全卷的内容嚼得透,又让他带带新来的孩子。铁星第一次跟着石野去调解时,紧张得攥着他的衣角不放。那是场关于“星际学校课程设置”的争论,人族想加“机械原理”,虫族想加“共生学”,吵得不可开交。
石野没直接说话,而是让双方列“必学清单”,列着列着,人族发现虫族的“共生学”能帮他们理解星途花的培育原理,虫族也意识到“机械原理”能改进他们的孵化舱。铁星在笔记里写:“石野老师说,‘各执一词’时,不如一起‘列清单’——很多时候,我们反对的不是对方的‘好’,是怕自己的‘好’被丢了。”
年底的结业礼上,石野被授予“星途导师”徽章。他站在星瑶身边,接过星轨笔时,突然鞠躬:“其实我早见过您。”他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照片,是二十年前星瑶在泽塔星系救灾的画面,背景里有个躲在货柜后偷看的少年,“那时候您用星旋花救了我们部落,我就想,原来知识真的能救命。”
星瑶看着照片,想起那个在废墟里坚持种花的少年,原来种子早在那时就埋下了。她突然明白,星途全卷最珍贵的不是文字,是这些“从现场回来”的人——他们带着一身尘土,却把和谐的道理,活成了自己的样子。
四、流动的星图
和谐纪元三百年冬,星途学院的图书馆扩建完成。新馆的穹顶是块巨大的全息屏,能实时显示全宇宙的和谐节点分布。石野带着学员们在屏上标注新发现的节点,铁星则负责给每个节点配上“调解故事”。有个节点的故事特别长,讲的是石野如何用货运舱的减震原理,解决了两个星系的“振动污染”纠纷,下面还附着铁星画的卡通示意图。
星瑶走进来时,正看到石野在教孩子们用星脉石制作“和谐探测器”。这是他的发明,能将星途全卷的理论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连六岁的孩子都能看懂:“你看,这道波峰太高,说明一方太强势;这道波谷太深,说明另一方太压抑——平衡的时候,波形像流水一样平缓。”
孩子们举着探测器在馆内跑来跑去,对着不同的人检测,发现星瑶的波形最平缓。铁星扑到她怀里:“院长奶奶,您的波形和和谐之心的一模一样!”
星瑶笑着抚摸铁星的头发,目光落在穹顶的星图上。那些闪烁的光点,有的是林羽时代的“火种”,有的是星芽时代的“桥梁”,还有的是石野这些新人刚点亮的“星火”。它们看似零散,实则通过无形的能量线连在一起,像棵不断生长的树,根扎在过去,枝叶伸向未来。
石野走过来,递上最新的星途全卷修订版:“新增了‘跨文明沟通误差修正公式’,您看看行不行。”扉页上,他用笨拙的字迹写了句话:“真正的传承,是让前人的智慧,在自己的时代活过来。”
星瑶翻开新卷,发现里面夹着片干枯的星旋花瓣——是当年她在泽塔星系种下的第一株星旋花的花瓣,石野一直珍藏着。她突然想起星禾的话:“星图会旧,但走星图的人,永远是新的。”
窗外的传承树落了层薄雪,枝头却已有新芽鼓胀,像无数只攥紧的小拳头,正等着春天一来,就用力舒展。穹顶的星图上,又一个新的光点亮起,探测器的警报声惊动了正在打闹的孩子,石野抬头一看,坐标显示是从未涉足的“暗物质星云”,他抓起星途手札,对孩子们笑:“走,上课去。”
喜欢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