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初冬的微雪,周羽一行抵达了终平。
这北方的寒风不似京城,又冷又干,吹在人的身上,好像要将人撕落一层皮似的,而人如果轻轻呼出一口气,登时就是一大片白雾。
所幸周羽一行人无需在原野上待多久,洪辽很快就亲率迎接队伍隆重而来。
洪辽带来的队伍总计有几百来人,这里头不光有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的军士,还有敲锣打鼓、热烈庆祝的乐,一些礼仪性的人员也都布置周全,争取将一切做至最好。
而洪辽则身着正装,腰佩当今圣上所赐之尚方宝剑,走在队伍之前头,先行一步地迎接周羽等人前来。
跟在周羽后头的杨焱云见到边疆武官领袖而且是当朝国丈的洪辽如此郑重地迎接他们,难压心头之激动喜悦。
而程净识与周羽就要克制多了,尤其周羽,身为陛下亲信、特遣将官,他自然不会因洪辽的高规格迎接而激动个什么,他见过的大场面多了去了,眼下算得了什么?
面对洪辽的喜悦相迎,周羽表情平静,从容地上前一步向洪辽拱手道:
“在下周羽,久仰洪总督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威武非凡!”
洪辽笑得更加开心了,可眼中时时流露着对周羽的警惕与审视,开口说道:
“哪里哪里!周将军之勇武胆略、忠肝义胆,才是洪某所钦佩的。陛下愿意派遣周将军来协助洪某作战,洪某甚为欣慰,岂有不感念圣恩、拼死一战之理?临兵接战,洪某之战绩不如周将军,届时实需仰赖周将军之辅佐啊!洪某定不会轻率妄动。”
周羽有些疑惑地看了洪辽一眼,向洪辽严肃地说道:
“洪总督,您误会了,在下此来,是来接受洪总督之指挥,而非干涉洪总督之决策,临敌应变之大事,洪总督可自为之,无需为周某所干扰。令出两头,从来是兵家大忌,万望洪总督不要致使此等情况发生。”
洪辽愣了片刻,不免有些错愕地注视向周羽。
只是来接受指挥?真的假的?洪辽重重咽了口唾沫。
从他得知皇帝派人前来参与此番作战,而且派的还是周羽这等近臣,洪辽却觉察出了不对劲:糟了!该不会是陛下对我心存疑虑,特来派人监督我的吧?这下可就麻烦了。
虽然周羽口头上保证了不会干涉洪辽之指挥,可洪辽若是就此相信周羽,那他就不是洪辽了。
洪辽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而他的心里也始终留着戒备,道:
“哈哈哈哈哈……周将军大可放心!洪某自会慎重行事,不会使周将军与陛下失望。”
“嗯。”
周羽轻轻点了点头,尽管眼前这洪辽从始至终都是一副笑脸相迎的模样,看上去和蔼可亲得无比,似乎是个忠实可靠者。
可此人还是给了他一股奇怪的感觉,出于多年沙场之经验,他总觉得这个洪辽不是值得托付后背之人,需要提防一二。
不过现在就无需管这个了,等进入终平以后再观察观察吧!
洪辽也和程净识与杨焱云打了招呼,微笑着夸赞道:
“你们两位就是跟随周将军而来的两位小将吗?果然是少年英勇啊!英气非凡、壮哉壮哉!他日必能成我大昭之栋梁,我洪某可无忧矣!”
对于洪辽的褒奖,程净识淡淡一笑,此事就算过去了,而杨焱云则表现得很是兴奋,他腰别黑金宝剑,背挟红缨长枪,朝洪辽拱手道:
“在下杨焱云,参见总督大人!小人别无所长,唯有一腔热血,一身勇武,待两军交战之际,还望总督大人以在下为先锋,在下愿持三尺之剑、执七尺之枪,攻破敌虏、扫平贼寇!”
洪辽不免多留意这杨焱云一眼。还真是稀奇了,他自己帐下的幕僚和将领们几乎个个畏敌如虎,带他们上前线,跟让他们上刑场没什么两样。
而眼前这小伙子居然抢着当先锋,真不怕宣国人应该冲锋过来,他连尸体都拼不拢吗?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倘若是自己麾下的将领,那洪辽肯定二话不说,满足这小子送死——哦不!是报效国家的愿望。
考虑到这小子终归是周羽身边乃至是陛下身边的人,洪辽便将目光转向了周羽,目询周羽的意见。
当洪辽目询自己时,周羽能明显感受到,那股从洪辽身上察觉到的异样有所加剧,只不过他仍然无法将之描述出来。
周羽知道洪辽是在问自己的意见,于是他看向杨焱云,严肃地说道:
“杨焱云,不可胡来,一切当听凭洪总督调遣,你若不遵号令、擅作主张,总督必会依军法处置,没有人会替你说情。”
“嗯,在下明白了。”
杨焱云点了点头,随即收起激动,恢复到端正的模样。而洪辽则淡淡笑了笑,说道:
“哈哈哈哈……杨兄弟的壮志,洪某已然知晓,届时与宣人激战,少不了杨兄弟发挥的机会,洪某先祝愿杨兄弟此战斩敌建功!”
客套的话说了一大堆,周羽的耐心也到了尽头,他决定即刻奔赴军营,熟悉踏北军一番,以为即将到来之作战做好准备。周羽向洪辽开口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