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汗水、跑道和书本间飞速流逝。
苏昌河(林风)如同一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吸收着专业训练的一切养分。
他的进步速度快得令人咋舌,短短数月,已经从一个只有蛮力的“野路子”,蜕变为技术动作标准、战术意识初具雏形的专业运动员,成绩稳定在队内前列,甚至开始威胁到几个重点培养的老队员。
这期间,林建国打过几次电话。
起初总是干巴巴地问
“训练咋样?”
“吃得惯不?”
“钱够不够花?”,
得到林风同样干巴巴的“还行”“可以”“够”之后,通话便陷入尴尬的沉默。
直到有一次,林建国在电话那头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
“风娃子……你啥时候有空回来一趟嘛?屋头的锅都要生锈了……你上回弄的那个回锅肉,巴适得很(很好吃)。”
电话这头,正在用筋膜枪放松小腿肌肉的苏昌河(林风)动作微微一顿。
他听出了父亲话语里那点笨拙的、试图拉近距离的期盼。
对于这个长期缺席、如今努力想弥补却不得其法的男人,他谈不上有多少感情,但也不厌恶。
更何况,那空空如也的调味盒和寡淡的外卖,确实让他无比怀念自己亲手炮制的麻辣鲜香。
“这周末下午休息。”他言简意赅。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林建国明显雀跃起来的声音:“要得!要得!那我周六下午来接你!”
于是,每隔一两周,林风回“家”做饭,成了父子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固定节目。
林建国会提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标准不高),然后开车到训练基地门口,眼巴巴地等着。
看到儿子抱着那只越来越圆润的胖狗出来,他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混合着局促和开心的复杂表情。
回到家,林风便会系上围裙,接管那个小小的厨房。
林建国则负责打下手,洗菜、剥蒜,笨拙地试图帮忙。
厨房里弥漫开霸道椒香的时刻,是这个小家里最富有烟火气,也最让林建国感到安心的时候。
饭桌上,依旧没有太多交流。林建国会努力找些话题,比如工作上遇到的趣事,或者从新闻里看到的体育消息。
林风大多只是听着,偶尔“嗯”一声。
但林建国能感觉到,儿子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冰冷气息,似乎在这种家常的、带着食物香气的氛围里,融化了一丝丝。
有一次,林建国看着儿子熟练地颠勺,忍不住感慨:“风娃子,你这手艺,跟你妈年轻时一模一样……不,比你妈还厉害点。”
苏昌河(林风)翻炒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心里却闪过李素华在电话里骂林建国“龟儿子”的画面。
他没有接话,只是将炒好的宫保鸡丁盛进盘子,那诱人的糊辣荔枝味瞬间征服了林建国的鼻腔。
滚滚则成了这个家里最快乐的生物。
它似乎完全适应了“胖狗”的身份,在训练基地时乖乖待在宿舍或训练场边,回到这个小小的家,就满屋子打滚,或者在林建国脚边蹭来蹭去讨要零食(尽管它最爱的还是林风口袋里那些“小竹笋”)。
林建国也对这只通人性的“狗”喜爱有加,甚至偷偷给它买了个昂贵的狗窝,虽然滚滚更喜欢睡在林风的床脚。
这种规律的生活和偶尔的家庭“团建”,并没有影响林风的训练。
相反,他似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平衡。
他将训练中积累的疲劳和压力,在厨房的烟火气中悄然释放;
也将对自身身体极致掌控的感悟,微妙地融入对火候和调味料的精准把握中。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些运动营养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饮食里,比如计算蛋白质和碳水的比例,选择更优质的脂肪来源。
林建国虽然吃不出太大区别,只觉得儿子做的饭好像更“得劲”(舒服)了,训练后的疲惫恢复得也更快。
张强教练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林风的变化。
这个少年眼中的沉静依旧,但少了几分最初的游离和漠然,多了一丝扎根于此的沉稳。
他的训练更加高效,对技术的理解往往能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有时连教练都需要思考一番。
“这小子,心定下来了。”
张强对助理教练感叹,
“天赋恐怖,脑子好使,现在心也稳了……我真不敢想象他四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又一次月度测试,林风站在百米起点。起跑、加速、途中跑、冲刺……动作流畅如教科书,却又带着他个人独特的、充满爆发力的风格。
电子计时器定格在:10秒58。
虽然距离国际顶尖水平还有巨大差距,但对于一个系统训练不到半年的少年来说,这已经是足以引起轰动的成绩!而且,张强能看出来,林风远未尽全力,他仿佛在刻意控制着节奏,打磨着细节。
苏昌河(林风)冲过终点,缓缓减速,呼吸平稳。他看了一眼计时器,脸上没有任何欣喜,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仿佛在意料之中。
他走到场边,拿起水瓶。滚滚立刻摇着尾巴(虽然短得几乎看不见)凑过来,被他顺手揉了揉脑袋。
奥运金牌的道路,还很漫长。
但他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
无论是跑道上,还是那间飘着椒香的小厨房里。
喜欢快穿之送葬师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快穿之送葬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