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篮球馆,半决赛。
与对阵梦十队时那种星光熠熠、全球瞩目的氛围不同,此刻馆内弥漫的是一种更为凝重、近乎窒息的气息。看台上,俄罗斯球迷挥舞着白蓝红三色旗,发出低沉而整齐的助威声,如同西伯利亚的寒风,与中国球迷那一片炽热的红色海洋和激昂的呐喊分庭抗礼。
对手,俄罗斯队,就像一台来自极北之地的精密战争机器,冰冷、严谨、一丝不苟。他们的核心,是早已在NBA证明过自己的“AK47”安德烈·基里连科,他瘦长的身躯仿佛为防守而生,覆盖面积大得惊人,篮球智商极高。内线,提莫菲·莫兹戈夫 如同一座沉默而坚实的雪山,矗立在禁区。加上维塔利·弗里宗、阿列克谢·施韦德 等一众实力悍将,这支球队没有梦之队那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天赋,却拥有更令人窒息的纪律性和整体性。
赛前,所有理智的分析都指向这将是一场艰苦至极的拉锯战。俄罗斯队的防守,尤其是他们变化多端的区域联防,将是检验这支中国男篮真正成色的试金石。
林凡站在中圈附近,平静地做着最后的拉伸。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对面半场传来的那种冰冷的压迫感,与梦十队外放的霸气不同,这是一种内敛的、基于绝对纪律和执行的自信。他深吸一口气,将这份压力转化为胸腔中燃烧的斗志。跨越了梦十队那座高山,他绝不会倒在另一座看似不那么耀眼,却可能更加崎岖的山峦之前。
“听着!”邓华德在更衣室最后的吼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他们是机器!但机器也会卡壳!用我们的速度,用我们的投篮,去冲击他们的体系!耐心!一定要耐心!每一次进攻都要像手术刀一样精准!”
裁判将球抛向空中,易建联与莫兹戈夫同时起跳。阿联凭借着更胜一筹的弹速,奋力将球拨向本方半场,一个不错的开局。
然而,中国队的第一次进攻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林凡持球过半场,基里连科 立刻如同一道阴影般笼罩上来,给予他强烈的身体对抗。林凡呼叫易建联上前挡拆,但俄罗斯队的换防极其果断,莫兹戈夫迅速延误上来,高大的身躯几乎封堵了所有突破路线,而基里连科则如同鬼魅般迅速回位,切断了林凡传给顺下阿联的线路。林凡被迫将球分给外线的刘炜,进攻时间所剩无几,刘炜在施韦德的干扰下强行出手,偏出。
俄罗斯队保护下后场篮板,不疾不徐地推进。他们的进攻如同精密钟表,球经过数次耐心、精准的传导,几乎不粘球,最终由空切到篮下的莫兹戈夫轻松放篮得手。0 : 2。
开局不利。中国队进攻再次受阻,俄罗斯队祭出了缜密的2-3联防,如同在油漆区外筑起了一道钢铁城墙,限制中国队的突破,逼迫他们在远离篮筐的位置进行高难度投篮。林凡尝试借助王仕鹏的掩护切入,但立刻陷入两名俄罗斯球员的夹击,球差点被掏走。他分球给底角被短暂放空的朱芳雨,但“朱八”的投篮在基里连科飞速的轮转补防长臂干扰下,再次偏出。
反过来,俄罗斯队继续着他们高效的团队进攻。一次简单的挡拆后,施韦德抓住中国队防守沟通的瞬间迟疑,在弧顶命中一记空位三分。0 : 5。
邓华德在场边焦急地大喊,提醒队员们保持冷静,执行战术。直到首节进行了将近三分钟,中国队才由易建联在低位硬凿莫兹戈夫,造成犯规,通过罚球打破得分荒。1 : 5。
但俄罗斯队的防守铁幕依然牢固。他们用频繁的身体接触和完美的轮转协防,切断了林凡与队友之间的大部分联系,迫使他进行大量高难度的个人单打。林凡的一次次强行突破,就像勇敢的骑兵冲向严阵以待的重步兵方阵,效果甚微,反而消耗了大量体力。首节过半,中国队仅靠零星的罚球和一次易建联的强攻得到6分,而俄罗斯队则凭借稳定的团队配合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以 12 : 6 领先。
“适应它!找到裂缝!”节间休息,邓华德用力拍打着战术板,试图唤醒有些被打懵的队员们,“他们的联防不是铁板一块!看看录像!底角!弱侧45度!球必须动起来!人必须跑起来!林凡,减少硬冲,用你的投射威胁把他们拉出来!阿联,掩护要更扎实!”
第二节,中国队做出调整。林凡明显减少了个人持球强攻,开始更多地利用无球跑动,借助队友的连续掩护,试图撕扯俄罗斯看似密不透风的联防体系。
一次成功的战术执行终于到来。球在外线经过刘炜、王仕鹏、易建联的四次快速传导,俄罗斯队的防守阵型在连续的移动中终于出现了一丝松动。球最终传到了弱侧底角完全处于空位的王仕鹏手中!
“王七!”接球,调整,起跳,出手!动作一气呵成!
“唰!”
三分命中!
9 : 12!
这个进球,如同在坚冰上凿开了一个缺口,瞬间点燃了中国球迷的激情,也让场上的中国队员松了口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