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扩展十多万人马,颇为壮观,连营数十里。
这十多万人马,每天的日常消耗可不是小数目。
为解决十万大军的粮饷供给。
周开荒的随军后勤局的吏员,按照之前的“川湖提督行辕幕府”早已拟定的后勤制度。
设立了专门的督粮系统,以熟悉地方情况的将领负责。
在光复的州县设置粮台,就地采购军粮。
同时利用沅水、资水等水道,组建运输船队。
由水师护送,昼夜不停地向前线输送粮草。
加上之前在常德府和各自州县的缴获。
为安置不断扩充的军队,将大军分成前后数营,交替前进,避免同一地粮草耗尽。
各营还配有专门的工匠营,负责修缮兵器、制作军械。
更在军中推行屯田制,让部分军士在光复区域开荒种粮,以战养战。
连营数十里间,可见运粮车队络绎不绝,这套周密的后勤体系。
正是西路军能够持续作战的坚实保障。
但是连日来的势如破竹,让军中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息。
作为先锋大将的周开荒,更是志得意满。
自出师以来,连克数县,所遇清军多是一触即溃。
这让他不免对眼前的辰州府也生出了几分轻视。
哨马飞驰来报:
“将军,辰州府城头似乎旗帜不整,守军看来不过数千。”
“领军的是原左良玉部将程大勇,后降了清虏,现为清廷守此城。”
周开荒闻报,抚掌大笑,对左右言道:
“我当是谁,原来是程大勇!此獠昔日随左帅时便无甚显绩!”
“后来摇尾乞怜投靠鞑子,这等无骨降将,何足言勇!”
周开荒认为这是迅速夺取辰州的良机。
主力大军距离辰州府还在二十里外,长途跋涉。
且部队需要时间安营扎寨、整顿粮草。
十余万人马的营垒建设、粮草调配绝非一时之功。
如果要全面围住辰州府,可能还需要数天。
周开荒对手下众将道:
“若辰州府守军果真如此薄弱,老周我亲领五千精锐足矣!”
“今日便可破城!不用等大军展开铺好阵势了。”
顿时众将不少人深以为然,跃跃欲试。
但是部将中也有人面露忧色,进言道:
“将军,是否应该等大军合围后再…”
周开荒不待他说完,狠狠的咬了一口鸡腿,便挥手打断:
“义父命我等攻击贵阳以解川蜀腹背受敌,兵贵神速!”
“岂能在小小辰州府停留,给敌军喘息之机?”
“哨马来报!城头旌旗稀疏,守备必然松懈,正可一鼓而下!”
说罢,就在雷火军中挑选,领了五千人。
让副将李大锤守好大营。
周开荒迅速点齐人手。
五千人马纷纷出营。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飞驰而至,正是归义营统帅邵尔岱。
他听闻周开荒要轻兵冒进,急忙赶来,冲到周开荒马前。
一把拉住马缰,急道:
“周将军,万万不可!”
“我军初来乍到,地理不熟,敌军数量并不明,应该当先遣细作探明虚实,再图进取不迟啊!”
周开荒此时求胜心切,哪里听得进劝告。
他扬鞭指向远处辰州城头那些看似散乱的旌旗,信心满满地说:
“邵将军多虑了!你我自入湘西以来,这些绿营兵都是何等脓包模样,你又不是不知。”
“我看,这城守备松懈,是天赐良机!万一若等他们加强防备了,反倒让我军徒增伤亡。”
邵尔岱仍不放手,继续劝:
“将军!绿营兵确实战力低下,但是八旗骑兵野战依旧犀利。”
“我军骑兵不多,如果敌军用骑兵来攻,不可不防啊!”
周开荒大笑:
“邵将军,别怕,老周我跟随义父战斗至今,三年来,从未败过!”
“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我等大明精锐是如何破敌夺城的!”
说罢,周开荒甩开邵尔岱的手,挥鞭策马。
亲率五千精锐直扑辰州北门。
军中战鼓擂动,旌旗招展,士兵们士气高昂。
邵尔岱望着周开荒远去的背影,重重地叹了口气。
急忙调转马头,向后军奔去,准备随时接应。
他深知清军战术,预感到周开荒轻兵冒进恐怕要吃些苦头了。
-
战鼓声中,辰州北门缓缓开启。
清军绿营步兵鱼贯而出。
在城前列阵,总兵力约八千之众。
辰州总兵程大勇身着铁甲,骑着一匹栗色战马。
在亲兵的簇拥下立于阵前,远远眺望着正在列阵的明军。
果然如我所料!
程大勇对身旁的副将冷笑道。
这周开荒一路势如破竹,已生骄心。只带五千人就敢来叩城,今日定要叫他尝尝我们的厉害。
副将低声问道:
总兵大人,若是绿营弟兄们败退太快,恐会引起明军疑心。
程大勇捻须轻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