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北城楼之上,赵天霞举着千里镜。
一直对着北面邓城方向的黑沉夜空。
突然,三道刺目的红色轨迹破开了远处的夜空。
虽远在十四里外,但那特制的信号火箭光芒。
借助于千里镜,依然清晰可见。
其实,哪怕不用千里镜。
城楼上的不少士兵用肉眼,都可以看到了动静。
她缓缓放下千里镜,深吸了一口气。
顺手抄起倚在墙边的两柄香瓜锤。
“信号来了!快!开迎旭门(东城门)!”
“传令各队:头盔缠白布者,皆为友军,是邓大帅的人马——不可误伤!”
“全军出击!”
一道道命令如同惊雷般在城头炸响。
早已在迎旭门后严阵以待的四千精锐顿时杀气冲天。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转动下缓缓开启。
露出城外蒙古大营星星点点的篝火。
“杀——”
明军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城门,冲在最前的是赵天霞和她亲自统领的四千樊城守军。
孟浩虎率领的一千五百骑马步兵如神兵天降,借着夜色掩护,直扑蒙古大营侧后。
这些将士虽一身清军装束,但每人的头盔上都醒目地缠着一道白布条。
哨塔上的蒙古兵远远望见这队人马,见其服色是友军,初时并未警觉。
待马蹄声渐近,借着营火微光,才有人隐约瞧见那些头盔上飘动的白布,心中方觉有异。
“下面的是哪部人马?”
哨兵探身喝问。
回答他的,是骤然爆发的喊杀声与燧发枪的轰鸣!
孟浩虎一马当先,长刀劈开营门障碍。
养精蓄锐已久的明军如洪流般涌入,马蹄踏处,火枪齐射。
这些蒙古兵,此时大多正在营中酣睡。
尚未反应过来的蒙古兵如割草般倒下。
“敌袭——!是敌军!”
凄厉的警报终于响起。
一名蒙古千户仓促组织抵抗,零星的箭雨向着汹涌而来的马队射去。
然而为时已晚,伪装成清军的明军骑马步兵已如尖刀般插入了大营腹地。
随后,赵天霞和他率领的樊城守军也杀到了。
赵天霞骑着一匹矮脚马,一马当先,双锤翻飞。
瞬间就将两个仓促迎战的蒙古骑兵锤杀于马下。
她身后的明军如狼似虎地冲进营帐。
将还在睡梦中的蒙古士兵杀得措手不及。
白天蒙古骑兵攻城损失也很大。
加上晚上休息,丝毫没有料到明军会晚上偷袭。
很多士兵连盔甲都没穿好。
而且还是内外夹击,很快,阵脚大乱,迅速开始溃散。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孟浩虎的步骑兵此时已经杀透蒙古大营,与赵天霞部顺利会师。
他看到正在指挥作战的赵天霞,立即驱马前来:
“赵将军!孟浩虎奉命来援!”
赵天霞抹去溅在脸上的血迹,朗声道:
“孟将军来得正好!这些蒙古马可是难得的战利品!”
她的目光扫过战场上四处奔逃的蒙古战马,立即下达命令:
“会骑马的弟兄们,立即抢夺战马!不会骑马的随步兵结阵推进!”
明军士兵闻言,顿时精神大振。
这些来自草原的蒙古马体型矫健,是不可多得的良驹。
士兵们三人一组,两人掩护,一人夺马,很快就控制了千余匹惊慌失措的战马。
一个年轻的明军士兵奋力跃上一匹枣红马,那马人立而起,想要将他甩下。
少年死死抓住马鬃,双腿紧紧夹住马腹,终于在同伴的帮助下驯服了这匹烈马。
她亲自挑选了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那马神骏异常,见到生人靠近便扬起前蹄。
赵天霞不慌不忙,一个箭步上前,轻巧地翻身上马。
白马激烈地挣扎着,她却稳坐马背,双手轻轻抚摸着马颈,低声安抚。
说来也怪,那白马在她手下很快就平静下来。
“好一匹照夜玉狮子!”
孟浩虎不禁赞叹道。
明军趁乱在蒙古大营中夺取了千余匹无主的战马。
会骑马的士兵迅速上马,组建成一支颇具规模的临时骑马步兵队伍,机动力大增;
不会骑马的士兵则紧随其后,保持着严整的阵型向前推进。
失去战马的蒙古骑兵战力锐减,营盘已陷入无法收拾的混乱。
明军步骑协同,如摧枯拉朽般扫荡着残敌。
此刻,赵天霞与孟浩虎已彻底击溃了清军在东面的围城部队。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清军为围困樊城而拉开的“一字长蛇阵”。
其致命弱点已然暴露——一处被击破,全线都可能动摇。
赵天霞当机立断。
“孟将军,请你率军沿长蛇阵向北急进,持续突击围城清军连营,不容清军重组防线!”
“我领步卒肃清残敌,并立刻通知城中守军,全线出击!”
说罢,她迅速喊来一位传令兵,去樊城报信。
孟浩虎点头同意,他立即率领一千多名的骑马步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