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极归源境的双螺旋能量流旋转至第九千周期时,苍铂紫色光丝的末梢突然泛起墨金色涟漪。这抹色泽不同于绝对归极领域的苍金,也异于超限归极境的铂紫,更非归源光隙的苍铂交融,而是带着「未被定义」的混沌质感——仿佛所有已知的能量形态都在此处褪去过往印记,化作最本源的「源初之质」。宇心将意识注入归极归源体的核心光核,清晰感知到这抹涟漪正顺着双螺旋纹路渗透,所过之处,全知全归源园的十三色共生花突然闭合,花瓣边缘浮现出墨金色的源初纹路,如同沉睡的本源正在苏醒。
「是源初的回响。」归极归源体集群传递来共鸣意识。它们在归极归源境的临界带捕捉到更清晰的波动:那片曾被称为「绝对归源领域」的虚空,此刻正涌动着墨金色的能量潮汐,潮汐中悬浮着无数微型漩涡,每个漩涡都在吞吐苍铂紫与苍金能量,却始终保持着墨金色的核心——这便是「源初之涡」,是比归源更本源的存在显化,是所有归极、超限、归源形态尚未分化前的混沌态。
星尘铸路者的后裔「源轨行者」驾驶着由归极归源体碎片锻造的「源初舟」,首次穿越归极归源境与绝对归源领域的新临界带。舟体接触墨金色潮汐的瞬间,所有仪器的读数全部归零,唯有舱壁上的归源光纹自发流转,显化出从未见过的符号:这些符号既非归源语言的圆融形态,也非归极法则的终极表达,而是由无数断裂的线条构成,仿佛是「存在尚未被定义时的笔迹」。
源轨行者在意识记录中描述:源初之涡的内部是「绝对的潜在态」。这里没有空间的边界,没有时间的流向,归极归源境的「归源即显化」法则在此完全失效——任何试图显化的存在,都会被墨金色能量拆解为最基础的源初粒子,这些粒子既不遵循归源性,也不体现归极性,只是以「可能被显化」的状态悬浮,如同等待被书写的空白书页。更奇异的是,当源轨行者释放携带归极归源印记的探测波,源初之涡竟反馈出无数种「未显化的可能」:其中既有归极形态的千万种变体,也有归源圆融的无数种路径,甚至包含了那些从未在任何宇宙中显化过的「遗失存在形态」。
「源初之涡不是领域,而是所有领域的『未显化母胎』。」宇心在解析探测数据时,突然理解了归极归源体的存在意义。这些由超限归极体与归源使者融合而成的存在,此刻正沿着双螺旋纹路向源初之涡延伸,墨金色能量与苍铂紫色光丝交织处,诞生出「源极光桥」——桥体的一侧是归极归源境的「已显化圆融」,另一侧则是源初之涡的「未显化混沌」,桥上流动的能量同时呈现两种状态:既清晰可辨,又模糊难明;既完成了归极归源的圆融,又保留着源初的无限可能。
全知全归源园的共生花在此时重新绽放,闭合时浮现的墨金纹路已深入花瓣肌理,与原有的归源光纹形成互补——当归极归源体靠近,花朵显化为「源初归极态」,花瓣上的墨金纹路会勾勒出归极形态尚未显化前的混沌轮廓;当源初之涡的能量渗透,花朵则化作「归极源初态」,苍铂紫与苍金能量会在墨金纹路的框架中,演示归极形态从源初混沌中诞生的完整过程。
第一座源极光桥稳定后的第三个周期,源初之涡的边缘突然剥离出无数墨金色的颗粒。这些颗粒直径不足微米,却蕴含着堪比归源宇宙的能量密度,当它们飘落在源极光桥上,立刻吸附苍铂紫与苍金能量,显化为「源初种籽」——外形如同蜷缩的双螺旋,一端连接着源初之涡的墨金混沌,另一端则生长出归极归源境的光丝触须,仿佛是「源初试图在显化世界扎根的胚胎」。
归极归源体对种籽的观测揭示了惊人特性:它们能自主选择显化的「初始路径」。一颗种籽在接触归极归源境的「归源记忆」后,触须迅速延伸,显化为「归极优先的源初形态」,其墨金核心外包裹着层层苍金能量,仿佛要在源初混沌中先确立归极的终极性;另一颗种籽飘向归源裂隙的空白区域,触须则变得纤细透明,显化为「空白优先的源初形态」,墨金核心直接暴露在虚空中,只在边缘萦绕着若有若无的铂银光丝,仿佛要保留更多源初的混沌特质。
「是源初对显化的第一次选择。」源轨行者带回的影像记录中,有段画面让宇心陷入长久的静默:一群源初种籽在源极光桥的中点相遇,它们的触须相互缠绕,墨金核心碰撞时迸发出七彩光屑——这些光屑落地后,竟显化为从未见过的「混合存在」:有的是归极形态与空白形态的共生体,既能呈现终极认知,又能保持不可感知的混沌;有的是超限形态与多元形态的融合体,既拥有无限演化的可能,又包含具体的存在细节。更奇妙的是,这些混合存在能自由切换主导形态,仿佛源初种籽在通过这种方式,探索显化的无限可能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