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力如同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圣尊府的核心,尤其是加速了韩慧云的恢复,并使其“生命源瞳”愈发神异。但这股力量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高擎的旗帜,一种无形却振聋发聩的宣告,穿透了宗门壁垒与地域界限,清晰地传递到了每一个对现有丹道秩序心存不满、或心怀济世理想却无处施展的炼丹师心中。
公开“百草润生丹”丹方,这一石破天惊的举动,其后续效应开始如同滚雪球般显现。
最初的迹象,始于斗丹结束后的第二日清晨。
玄龟云舟停泊的泊云坞外,还残留着昨日万民欢呼的余温,空气中似乎仍弥漫着那令人心安的草木清香。晨曦微露中,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旧丹袍、面容敦厚却带着几分郁结之色的中年修士,在坞外徘徊了许久。他望着那艘古朴的云舟,眼神中充满了挣扎、向往,以及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并不得体的袍袖,走到云舟入口处,对着轮值的石破天深深一躬,声音带着些许沙哑与紧张:“散修丹师,王牧,恳请拜见唐府主、韩仙子!王某……愿弃过往所学,皈依‘有情丹道’,求一席之地,习仁心之术,炼济世之丹!”
他的声音不高,却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石破天目光如电,扫过这名自称王牧的散修。修为不高,约莫筑基初期,身上的丹袍旧损,显然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但眼神却颇为清澈,带着一种未被世俗完全磨平的执拗。石破天并未立刻回应,而是依照赵宇设定的流程,启动了一个小型的、融合了情魄感应与基础问心阵法的检测仪轨。
仪轨光芒微闪,显示此人心绪激动,确有强烈的向往之意,并无恶意与伪装。
就在石破天准备入内通报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
仿佛是王牧的举动打破了某种无形的桎梏,从泊云坞的各个方向,开始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出现。他们有的和王牧一样是散修,衣衫褴褛,神色忐忑;有的则明显出身小宗门或修真家族,袍服相对整齐,但眉宇间同样带着压抑已久的愤懑或寻求解脱的渴望;甚至还有一两位,身上还隐约残留着药王谷外围附属势力的标记,此刻却悄然脱离,目光复杂地望向云舟。
这些人,如同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沉默地站在王牧身后,人数很快从几个,变成十几个,几十个……他们彼此之间或许并不相识,但此刻,却因同一个目标,同一种向往,形成了一个无声却有力的阵列。
“青囊门弃徒,李婉,求见府主!”
“原药王谷外门执役,周康,愿弃暗投明!”
“散修陈实,碌碌半生,空有丹术,却难救一人,今见光明,愿附骥尾!”
请求拜见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杂乱,却都透着一种相似的真诚与急切。
这一幕,惊动了云舟内的所有人。
唐家兴与已然恢复大半、气色莹润的韩慧云并肩站在舷窗旁,望着下方越聚越多的人群。唐家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欣慰,轻声道:“慧云,你看,星火已燃。”
韩慧云眸中青金色光华内蕴,她能以“生命源瞳”隐约感知到下方众人心念的纯粹程度。她微微颔首,声音温婉却坚定:“多为心怀抱负却不得志,或良知未泯之辈。我道初立,正需海纳百川。”
“父亲,母亲,”赵宇不知何时已来到他们身后,他的“思魄”早已将下方人群的基本信息分析完毕,“初步筛查,恶意者寥寥。此乃大势所趋,亦是考验之始。如何安置、甄别、引导,需立下章程。”
唐家兴点头,对石破天道:“打开禁制,请诸位丹师,于甲板一叙。”
很快,近百名形形色色的炼丹师,怀着激动、忐忑、好奇等复杂心情,登上了玄龟云舟宽阔的甲板。他们看着眼前这对传奇道侣,看着他们身后那些目光清澈、虽带残疾却气息不凡的孩子们,感受着云舟内那股迥异于药王谷冰冷秩序的、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许多人不禁眼眶微热。
唐家兴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诸位道友今日来此,心意我已知晓。我圣尊府‘有情丹道’,核心在于‘心’。丹术可学,药材可寻,唯有一颗济世仁心,不可或缺。入我之门,需守我之规,行我之道,诸位可愿?”
“愿意!”众人齐声应道,声音虽不甚整齐,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好!”韩慧云上前一步,她虽修为并非最高,但那经由信仰之力洗练后愈发深邃宁静的气质,以及隐隐散发出的、对生命本源的亲和力,让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既入此门,便为同道。我圣尊府,今日便于此云舟之上,设立‘百草堂’,专司丹道传承、研究与济世之事。由我暂领堂主之位,负责传授‘有情丹道’之基础理念与核心丹术。”
她声音清晰,条理分明:“百草堂初立,首要之务,并非追求高阶丹药,而是夯实基础,理解‘润生’之道,精通如‘百草润生丹’此类普惠丹药之炼制,务求品质稳定,成本可控。诸位皆有一定丹道根基,需暂时放下过往成见,从心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