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残骸解析 结构惊魂(祁县白府 加固实验室)
从北平秘密送来的两件“海魈”实体残骸,被迅速送入实验室。与之前的能量碎片和金属管不同,这两件残骸保留了更多的外部结构和部分内部组件,尽管已经损毁,但其蕴含的技术信息量远超前者。
李守拙和墨离(已从海上召回,参与研究)带领技术小组,对这些残骸进行了小心翼翼的拆解和分析。那件圆盘状装置,内部布满了细如发丝、却排列有序的能量通道和微型晶体节点,其复杂程度令人咋舌。而那截断裂的短棒,内部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仿佛生物组织与精密机械融合的奇异物质,仍在散发着极其微弱的、类似生命体征的能量波动。
“这……这绝非单纯的机械造物!”墨离声音干涩,指着短棒内部那仿佛仍在微微蠕动的奇异物质,“倒像是……活着的机器,或者……机器的生命体!”
这个发现,让所有参与研究的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海魈”的技术,似乎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科技树,甚至迥异于金石能量体系的方向——生物与机械的完美融合,或者说,是一种拥有生命的科技!
陈念玄被允许在远处感知。他小脸发白,低声道:“那个‘短棍’……里面好像有很小很小的‘虫子’在睡觉……但是,‘虫子’的身体是‘铁’做的……”
他的描述,更加佐证了“生物机械”的猜想。
第二幕 灵光再现 以彼之矛(祁县白府 实验室)
对残骸的研究越是深入,带来的震撼与困惑就越多。直接仿造几乎不可能,其材料、能量源、运作原理都超出了当前的认知边界。
然而,陈念玄在一次观察那圆盘状残骸的能量通道纹路时,再次展现了他那超越常理的灵心慧性。他指着那些复杂纹路中几个关键的节点,对李守拙说:“太舅公,你看这些‘路口’……如果我们用‘流火金’和‘沉海石’的粉,按照这个‘弯弯’的样子画在咱们的阵盘上,是不是……也能让‘力气’走得快一点?或者……拐弯更听话?”
他并非要复制整个装置,而是试图理解并借鉴其能量导引设计的“思路”!
李守拙闻言,如醍醐灌顶!是啊,既然无法复制其核心,为何不能学习其某些优秀的设计理念,用来优化自家的“金石守护大阵”和各类金石装置?
他们立刻选取了残骸能量通道中几个看似高效、稳定的纹路片段,尝试将其简化、转化,用金石粉末绘制在小型试验阵盘上。初步测试表明,经过这种“仿生学”改良的能量回路,能量流转效率确实有了一丝微弱的提升,稳定性也有所增强!
这无疑是一条全新的、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通过研究、理解并借鉴“海魈”的技术理念,来反哺和提升自身!这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充满危险却又收益巨大的探索。
第三幕 兰台心策 奇货可居(北平 京西权府)
白映雪敏锐地抓住了那两件“海魈”残骸所带来的政治与舆论价值。她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通过傅三爷的渠道,极其隐秘地向少数几位地位超然、且对“海外奇技”或“抗虏事宜”真正关心的朝野重臣、学界泰斗,透露了白家“偶获海外强虏诡异器械残骸,正组织能工巧匠竭力破解,以期觅得破敌之策”的消息。
同时,她让李修兰在招待一些关系密切的官宦女眷时,也“不经意”地提及府中近日请了几位“精通格物”的西席先生,在教授小少爷之余,也在帮忙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海外物件”,并感叹“华夷之别,技不如人,唯有奋起直追云云”。
这番操作,既彰显了白家的“忠勇”与“价值”(正在破解强敌技术),又将自身摆在了“弱势”、“求知”的位置,博取了更多的同情与好奇,巧妙地化解了之前“技术来源可疑”的谣言,甚至引来了一些真正有识之士的暗中关注与支持。
那两件残骸,在白映雪手中,成了扭转舆论、提升家族地位的“奇货”。
第四幕 雏凤清音 智破困局(祁县白府 密室会议)
随着对“海魈”残骸研究的深入,以及陈念玄屡次提出的、看似天真却直指核心的“童言”,权世勋(幼子)和李守拙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更宏观的困境,用简单的方式说给陈念玄听,希望能借助他那不受拘束的思维,找到新的突破口。
当听到“大阵能量不够,外面的坏蛋还总想偷”时,陈念玄歪着头想了很久,忽然说:“叔,太舅公,我们家后山不是有很多太阳晒、风吹吗?它们力气很大呀!能不能……把它们‘抓’进来,给大阵吃?还有呀,那些坏蛋不是喜欢‘偷’吗?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假’的、甜甜的‘蛋糕’放在外面,里面藏着会咬人的‘小虫子’,等他们来偷的时候,就咬他们的手?”
权世勋(幼子)和李守拙闻言,先是愕然,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