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府邸日常 渐次融洽 (京西权府 内院)
接下来的几日,权世勋(幼子)以静养和熟悉北平情况为由,深居简出。他大部分时间在书房处理各方汇集的情报,听取李修兰、傅三爷(通过燕七或密信)以及“华北兴业公司”核心掌柜的汇报,迅速掌握了北平乃至华北的详细脉络。
李修兰的照料细致入微。饮食起居,书房整理,皆亲自过问,安排得妥帖周到。她分寸感极佳,既展现了身为妾室的责任与关怀,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显逾越。晚间,她常安静地坐在书房一隅,或做着女红,或翻阅账册,偶尔为权世勋(幼子)添茶续水,研磨铺纸。寂静的空间里,只有书页翻动和偶尔的对话声,最初的那份生疏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消融了几分。
这夜,窗外月色清冷,李修兰将一件新缝制的暖手筒放在书案边,轻声道:“北地夜里寒气重,家主批阅文书,手易冷。”权世勋(幼子)从一份关于美方技术资料清单的文件中抬起头,看着她灯下专注缝补的侧影,心中某处微微一动。他放下文件,走到她面前,拿起那暖手筒,触手柔软温暖。“有心了。”他说道,目光落在她微微泛红的指尖上。李修兰抬起头,触及他的目光,脸颊微热,垂下眼睫:“妾身分内之事。”
没有更多的言语,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数日后一个安静的夜晚,权世勋(幼子)留宿于李修兰院中。红烛摇曳,帐幔低垂。这对名义上的夫妻,在经历了最初的陌生与礼节性的相处后,终于在这一刻,真正开始了他们的夫妻之实。这对李修兰而言,是数年等待的尘埃落定,也是真正融入权氏核心的标志;对权世勋(幼子)而言,这是履行对家族的责任,也是对白映雪安排和李修兰付出的认可。这一夜,无关风月浓情,却充满了乱世中相互依托、共担家族未来的沉重与必然。
第二幕 三爷密谈 江湖暗线 (北平 傅三爷私宅 密室)
稳定下来后,权世勋(幼子)在燕七的引导下,秘密会见了傅三爷。密室中,茶香袅袅,傅三爷依旧是那副笑面佛的模样,眼神却锐利如鹰。
“世勋侄儿,北平这地界,水面下的动静可不小。”傅三爷压低声音,“‘烛龙’那伙人,比泥鳅还滑,上次吃亏后更谨慎了。最近他们和津沽一带一伙有苏俄背景的走私商搭上了线,恐怕是想动我们在渤海湾的航运主意。另外,重庆那边几个捞过界的家伙,盯着‘兴业公司’的肥肉,上次查封风波虽压下去,贼心还没死,映雪前去平津,便是处理这些事情,可见火烧眉毛。”
权世勋(幼子)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宵小之辈,见利忘义,迟早自食其果。三爷,我们今后的路子要变一变。江湖上的兄弟,义气要讲,但规矩更要立起来。与漕帮、镖局的联盟,要逐步转向更隐秘、更制度化的合作,订立暗规,明确权责利,形成一张覆盖水陆、传递消息、护卫商路的暗网,而非逞凶斗狠的乌合之众。”
傅三爷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咱们往后,更要像影子里的定盘星?” “正是。”权世勋(幼子)颔首,“白家要做的,是掌控脉络,影响大势,而非事事冲在前面。与八路在敌后的合作需加深,他们扎根民间,消息灵通,许多我们不便出面之事,他们可代为行之。必要时,让渡部分边缘利益,换取更深度的情报共享和区域安全保障。”
第三幕 公司战略 资本暗涌 (“华北兴业公司” 核心会议室)
在“华北兴业公司”的绝密会议室内,权世勋(幼子)主持了核心层会议。白映雪虽未亲临,但其意志通过授权得以贯彻。李瀚文等人详细汇报了公司业务,触角已延伸至金融、矿产、医药、纺织、运输等多个领域,资产盘根错节,影响力日益深广。
“与美方合作的‘联合机械维修制造所’已初步运转,第一批受训工人表现良好。”李瀚文道,“美方对‘金石续断散’兴趣依旧浓厚,多次通过汉斯先生暗示,希望扩大特供份额,或探讨更深层次的‘技术交流’。”
权世勋(幼子)沉吟道:“‘技术交流’需慎之又慎。可以适当增加特供药散的数量,价格可酌情上浮,用以交换更具体的工业设备清单、技术图纸,甚至争取一两名高级技术顾问的短期指导。但核心配方与‘物性金石’的根本原理,绝不可泄露分毫。同时,启动‘南洋—香港’备用通道计划,利用现有商路,在香港、新加坡设立贸易分号,逐步将部分非核心资产、技术备份和人员转移过去,分散风险。”
他看向负责金融的掌柜:“金融方面,稳住我们控制的银号、钱庄,逐步收缩高风险借贷,增加黄金、外汇及易于变现的硬通货储备。那只小范围的‘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开始秘密接触一些有潜力、与基础工业、新兴通讯或医药研发相关的小型项目,进行试探性投资,眼光要放长远,不急于短期回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