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雅尔塔密约 暗流汹涌 (祁县白府 密室 1945年2月)
残冬的寒意尚未散尽,一封来自傅三爷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语焉不详但内容石破天惊的密报,摆在了权世勋(幼子)的案头。密报提及,远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美、英、苏三国巨头正在举行一场关乎战后世界秩序的秘密会议。其中涉及远东的部分,初步约定在德国投降后两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对日宣战,并以恢复沙俄时期在满洲的权益等作为条件。
权世勋(幼子)看着地图上那广袤的东北地区,眉头紧锁。苏联的介入,意味着战争结束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但同时也预示着,战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将变得更加复杂。一股强大的外部力量将直接插入远东,其影响力绝非此前若即若离的“沧溟理事会”可比。
“苏联……红俄……”他喃喃自语。这与白家一直合作的八路军同属一脉,但国家意志与意识形态的介入,远非地方武装或家族势力所能比拟。他立刻意识到,白家未来不仅要面对国内可能的纷争,还需在这即将到来的大国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说,生存的空间。
他连夜加密致信白映雪,信中写道:“……雅尔塔之约,恐引北方巨熊南下。战后格局将剧变,非仅倭寇之患。我白家产业、技术,尤其是盘龙垒之根基,需早做筹谋,应对此变。与美方关系需加紧,或可为一平衡之策。另,需加强与延安方面更高层级之沟通,探其口风,明晰未来我方定位。”
第二幕 火凤初啼 血脉延绵 (北平 京西权府 内院 1945年3月)
春寒料峭,京西权府内却因一桩喜事而透出几分暖意。李修兰于三月初顺利诞下一子,母子平安。消息传开,北平与白家交好的各方皆送来贺礼。
权世勋(幼子)在祁县接到白映雪转来的电报,看着电文中“修兰妹昨夜诞下次子,重六斤八两,啼声洪亮,母子均安”的字样,沉默良久。他提笔为这个未曾谋面的庶出次子取名“权振华”,寓意志在振兴中华,亦暗合此刻波谲云诡的时局与家族对未来的期望。他同时去信,嘱白映雪代为厚赏李修兰及伺候之人,并安排最可靠的医生和嬷嬷照料。
白映雪亲自坐镇京西权府,处理各方贺仪,安抚产后虚弱的李修兰。她抱着新生的子嗣,看着那酷似权世勋的眉眼,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乱世之中,新生命的降临总是带着特别的希望与沉重。她清晰地将“权振华”之名录入族谱,并去信祁县,细述孩子相貌性情,言其“额角峥嵘,哭声有力,似非池中之物”。此举既安了权世勋(幼子)之心,也进一步巩固了李修兰在家族中的地位,彰显了她作为主母的胸怀与定力。
第三幕 鲁尔硝烟 警钟长鸣 (盘龙垒 指挥室 & 祁县白府 1945年4月)
欧洲战场传来的消息愈发震撼。盟军主力强渡莱茵河,深入德国腹地,苏军亦兵临柏林城下。与此同时,关于一种名为“原子弹”的、威力足以毁灭整座城市的超级武器的模糊传闻,也开始通过一些特殊渠道,隐约传到权世勋(幼子)和白映雪耳中。
结合“沧溟理事会”展现出的超常科技,以及“净世之炎”带来的恐怖,权世勋(幼子)对这种传闻的警惕性极高。他指示李守拙和陈清河,在继续深化“金鳞甲”等防御技术的同时,要开始理论性地思考,如何应对那种传说中“一击灭城”级别的、超越常规理解的毁灭性打击。这已非一城一池的防御工事所能抵挡,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战略预警和分散避险能力。
白映雪则通过汉斯先生,试图获取更多关于这种“超级炸弹”的信息,但美方对此讳莫如深。她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判断,这种武器确实存在,并且可能即将投入实战。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加速资产转移和分散的决心,并开始秘密物色在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地区,建立新的、更加隐蔽的备用基地的可能性。
第四幕 柏林陷落 时代转折 (各地 1945年5月)
五月,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传遍了世界,也传到了华北的深山与北平的庭院。欧洲战事结束,意味着盟军可以将全部力量投入远东,对日本法西斯的最后总攻即将开始。
权世勋(幼子)在祁县,与白鸿儒、祝剑生等人研判局势。
“欧洲战事已了,倭寇末日不远。”白鸿儒捻须道,“然困兽犹斗,最后关头,恐更加疯狂。”
权世勋(幼子)点头:“不错。我军反攻在即,日伪控制区将急剧收缩,秩序可能失控。我白家各处产业,需加强护卫,尤其祁县,需防敌败退前之破坏与劫掠。盘龙垒亦不可松懈,需防敌人狗急跳墙,再次动用极端手段。”
白县长下令,祁县进入临战状态,明松暗紧,所有人员提高警惕。白家“金鳞突击队”进入全天候待命状态。同时,权世勋(幼子)密令权世勋(长子),加强海上巡逻,警惕日军舰艇在败退前对沿海地区的袭扰,并伺机扩大控制海域,为战后可能的航运业提前布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