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哥的‘定型水’难道真有用?”
观众们开始注意到豆腐的异常。“办公室”内,陈老、李教授以及几位紧急请来的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专家,更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那块正在成型的豆腐叶片上。
“记录!注意观察他下刀时材料的回弹和变形行为!”材料学专家王院士紧盯着屏幕,“这绝不是普通豆腐的力学性能!看,他在雕刻那个极其复杂的内部冷却气道(仿照真实叶片的空心结构)时,材料竟然没有塌陷!这需要极高的内聚强度和模量!”
“是那瓶喷雾!”李教授指着林墨之前使用的喷雾剂,“他所谓的‘定型水’,绝对是关键!那可能是一种能够诱导食品中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定向交联、形成稳固三维网络的纳米催化剂或生物酶!”
经过近两个小时小心翼翼、跌跌撞撞的雕刻,一个虽然细节略显粗糙,但大体形态竟然真的有几分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神韵的“豆腐叶片”,赫然出现在了工作台上!它通体洁白,在灯光下泛着一种奇特的、略带晶莹的光泽,看起来脆弱,却又隐隐透着一股不凡的坚韧。
“成……成功了?!”林墨自己都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水,“虽然丑了点,但好歹是个叶片的形状!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豆腐叶片,安装到了那个小型的电动测试台的卡槽上。测试台连接着调速器和功率显示。
“家人们,屏住呼吸!我要启动了!”林墨深吸一口气,缓缓扭动测试台的调速旋钮。
电机发出轻微的嗡鸣,卡槽开始旋转,带动着那个洁白脆弱的豆腐叶片,开始缓缓转动。
一开始很慢,如同微风中的纸风车。
然后速度逐渐提升……
一百转……
五百转……
一千转……
三千转!
那个由豆腐雕刻而成的叶片,竟然在以每分钟三千转的速度高速旋转!虽然测试台是小型化的,这个转速对应的线速度远不及真实发动机,但对于一块豆腐而言,这已经是堪称神迹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叶片在旋转中保持了完整的形态,没有碎裂,甚至没有明显的变形!只有高速旋转带来的破风声,证明着它正承受着巨大的离心力!
弹幕彻底疯了:
“!!!!!!!”
“我眼瞎了?豆腐在高速旋转?”
“这科学吗?!这合理吗?!”
“牛顿的棺材板这次是焊死了还是也一起转起来了?”
“这豆腐是钛合金做的吧?!还是表面刷了隐形涂层?”
直播画面中,豆腐叶片持续旋转了约莫三十秒,林墨在转速达到接近四千转时,迅速关闭了测试台。叶片缓缓停下,完好无损。
“成……成功了!”林墨一脸“狂喜”,指着停止的叶片,“看!豆腐发动机叶片!虽然只能转一会儿,但这证明了……证明了……嗯……证明了豆腐的潜力是无限的!以后航空发动机或许可以考虑用豆制品制造,环保又省钱!”
他开始了惯例的“胡诌式”解释:“其实原理很简单,我的‘定型水’里面含有特殊的植物胶和矿物质,能在豆腐蛋白之间形成坚固的‘桥梁’,大幅度提升其机械强度!再加上我精妙的雕刻技艺,完美利用了材料力学结构,所以才能实现短暂的高速旋转!这,就是分子美食与工业设计的完美结合!”
就在他滔滔不绝地解释“植物胶桥梁论”时,他身后那块之前用来展示叶片三维模型的白板,不知何时又被翻了过来。上面似乎残留着一些之前“计算”时写下的公式和分子式,镜头不经意地扫过:
· 基体材料: 大豆蛋白 isolate (SPI) - Crosslinking Density: ρ_x = [Ca2?]/[COOH] …
· 增强纤维模拟: 纳米纤维素晶体 (CNC) - Aspect Ratio >50, Surface -OH activation…
· 键合机制: 酶促交联 (Transglutaminase variant) + 离子配位 (Ca2?, Zn2?) …
· 热稳定性关键: 引入环状结构 / 芳香族氨基酸衍生物,T_g (Glass Transition Temp) > 300°C …
· 备注: 仿生结构 - 竹纤维多层结构启发…
这些字迹有些已经被擦得模糊,有些夹杂在乱七八糟的涂鸦中,但那些关键术语:“纳米纤维素晶体”、“酶促交联”、“玻璃化转变温度 > 300°C”、“仿生竹纤维结构”,再次被“办公室”的专家精准捕捉!
“办公室”内,材料学家们几乎要跳起来!
“纳米纤维素晶体作为增强相!酶促交联和离子配位作为键合机制!这是构建高性能生物复合材料的经典思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