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被冰冷窥视的感觉,如同附骨之疽,在林墨增强的感知中若隐若现。它并非持续不断,而是如同经验丰富的猎手,偶尔投来一瞥,谨慎地评估着猎物,同时也避免过早暴露自身。林墨能感觉到,这窥探并非单一来源,似乎有某种无形的网络,正从物理空间和信息层面,同时对他的住所进行着扫描和渗透。
“总局”那边显然也察觉到了异常。小区周围的“日常巡逻”频率悄然增加,一些生面孔但气质精干的人员以各种身份入驻了邻近楼栋。网络流量监控也提升到了最高级别,任何试图靠近林墨网络边界的异常数据包都会被瞬间分析和溯源。一种无形的张力,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居民区上空凝聚。
林墨对此心知肚明,却表现得浑不在意。他依旧每天睡到自然醒,吃着外卖,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研究”他的下一个“整活项目”。只是,在他那看似懒散的外表下,大脑正在高速运转。
“认知安全……”他摩挲着下巴,回味着那丝被窥探的感觉,“对方不仅在物理上监视,似乎也在尝试进行某种程度的信息刺探,甚至……意念层面的干扰?”
这种干扰极其微弱,普通人根本无法察觉,但对于已经激活了“信息基石”序列,并对自身精神场有一定感知的林墨来说,就像有人在用羽毛轻轻搔刮他的意识边缘。这让他警惕起来。对方掌握的技术,显然超出了常规间谍的范畴,触及了更为玄妙的领域。
他的思绪回到了系统早期奖励之一的【脑机接口防沉迷系统】技术。那项技术原本是针对过度使用脑机接口设备导致神经疲劳的防护方案,核心在于监测并调节大脑特定区域的活跃度,建立一种“神经疲劳阈值”和“强制休息信号”。但如果深入挖掘其原理,尤其是对脑电信号(EEG)的精细解读与反馈干预机制,是否能够延伸出防御外部意念干扰,甚至构建“认知防火墙”的能力?
他将这个想法与自身对“信息流”的感知能力结合。既然他能模糊感知到外界的恶意“注视”,那么能否利用自身的精神力量,结合特定的技术原理,在自身周围形成一个微弱的“信息过滤场”或“认知偏转屏障”?不需要完全阻挡,只需要能混淆、误导,或者至少能清晰警报这种无形的入侵。
他尝试调动“信息基石”序列,将其对信息流的感知能力从“接收”转向“主动构筑”。他想象着在自己的意识外围,编织一层薄薄的、由自身意念构成的“滤网”。这层滤网能够允许正常的信息交流通过,但对于那些带有明确恶意、目的性强的意念探测,则会产生扰动,使其失真,甚至向探测源反馈回经过扭曲的、无意义的“信息噪音”。
这比操控光线或干涉时空曲率更加抽象和困难。他需要极其精微地控制自己的意念,不是去攻击,而是去“定义”一种规则——我的意识领域,未经允许,不得窥探。
一次,两次……无数次失败。那种被窥探的感觉依旧时不时闪现。但林墨没有放弃,他结合【脑机接口防沉迷系统】中关于脑电信号特征识别与屏蔽的部分原理,不断调整着自身意念场的“频率”和“结构”。
终于,在一次那冰冷窥视感再次袭来的瞬间,林墨福至心灵,将全部精神集中,在意识外围构筑起一道闪烁着微弱、复杂数据流纹路的无形之墙。
嗡——
一声只有林墨自己能“听”到的、极其细微的嗡鸣在他脑海中响起。那道袭来的窥视意念,在触碰到他刚刚构筑起的无形壁垒时,仿佛撞上了一面光滑而坚韧的镜子,其探测信号发生了明显的偏折和散射!林墨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那股意念源头传来的一丝愕然与不解!
有效!虽然极其勉强,壁垒也摇摇欲坠,但他确实成功干扰了这次意念探测!
几乎就在他成功构筑起初级认知屏障的同一刻——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抵御外部初级意念探测,并结合脑机接口防护原理,初步实现自主性认知屏障构筑。触发条件符合,新整活任务发布!】
【任务名称:思维禁区!直播构建心域壁垒!】
【任务要求:在直播中,使用系统提供的【便携式认知干扰器(伪装版)】(外观可伪装为一个普通的蓝牙音箱或桌面摆件)。宿主需在直播中宣称,该设备能释放一种特殊的“安心力场”,可以屏蔽外部杂念干扰,提升专注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不好的意念”。随后,宿主需现场演示:1. 在设备未开启时,接受由系统临时生成的【微弱意念干扰波】(效果表现为心烦意乱,难以集中精神)。2. 开启设备后,展示干扰波效果被显着削弱或消除(表现为恢复平静,思维清晰)。同时,需引导观众“感受”这种差异(依靠【认知干扰滤镜】放大观众自身的心理暗示效应)。】
【任务奖励:【主动式认知安全屏障技术(基础)】(核心:基于对特定脑电波谱与意念信息特征的识别与解析,通过发射特定相位抵消波或构建局部信息熵增环境,实现对外部意念探测、初级精神干扰及潜意识暗示的有效防御与误导。包含意念信号特征库、动态反制算法、低功耗屏障生成模块。应用前景:重要人员思维防护、防御基于脑机接口的精神攻击、反审讯、特定敏感场所的认知安全、未来心灵战争防御基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