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几场小雨,太阳晒了两日,便有很多人家去山上觅食了,当然大家去的并不是大山深处,那里很危险,连老猎户都很少去。
虽然去年村里又有一家七口吃了毒蘑菇丧命,但依然挡不住大家采蘑菇的热情,毕竟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人家吃不上饭,而且蘑菇很美味啊,不管做点什么吃食把蘑菇放进去味道都会变得更鲜美。
村里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能分辨所有的蘑菇,只能凭借祖辈经验认出其中几种可以食用的。
牛氏和几个妇人一起上山采了很多蘑菇,还采了半篮子地衣,前几天刚下过雨,地衣长得很好。
阿福、小七和梨花也跟着去山上了,晌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回去了,梨花坚持要多采半个时辰再回去。
小七很佩服梨花,觉得梨花是个勤快能干的好姑娘,怕她一个人留在山上危险,就和阿福一起留在山上陪她。
回到村里,小七把自己采的半篮子蘑菇送给了花家,因为花家经常给小七家送点心之类的吃食。
花婆婆接过半篮子蘑菇很开心,仔细教小七三人辨认蘑菇。
她从篮子里捡了几样常吃的蘑菇出来给三人看,“这几种是可以吃的,其实我也不能认出所有的蘑菇,只能把大家常吃的几种没毒的捡出来吃。”
“其余不认识的必须扔掉,不能冒险,每年都有人吃毒蘑菇丧命的。”
梨花听得很认真,辨认蘑菇对于梨花来说是很重要的,梨花娘眼睛看不到东西,她爹柳二狗农闲的时候就在镇上帮着商行搬货,赚钱给梨花的弟弟小老鼠抓药。
家务事就只能梨花一个人做了,她遇到不会的不懂的就跟村里人学,柳家村民风淳朴,村里人对梨花也多是有些同情心的,偶尔还会有人送吃食给她家。
小七和阿福回到家按花婆婆教的把几种大家常吃的蘑菇捡出来,其它的都扔掉了。
牛氏看着两个孩子扔掉那么多的蘑菇,心疼得很,对自家两个孩子道:“你们两个败家子,我采了半天才采了这大半篮子,你们全给我扔掉了。”
“往年我也都是这样采的,吃了都没事。”
阿福把另外一个篮子递到牛氏面前:“娘,我们也采了不少呢,您就别舍不得那些被扔掉的了。”
说完阿福和小七就开始洗地衣,洗地衣是很费功夫的事,因为地衣上面粘着很多土和小石子。
牛氏趁两个孩子洗地衣的功夫,把阿福扔掉的蘑菇捡了一点回来,加了豆腐一起炖成蘑菇汤,味道很鲜美。
牛氏是个会过日子的,她把凉馒头热一下,炒了个地衣炒鸡蛋,晚饭看起来很是丰盛。
阿福忙完之后,拿起铲子准备把扔掉的蘑菇埋起来。
小七,“哥,我觉得我们捡出来的毒蘑菇好像少了些。”
阿福问牛氏,“娘,你是不是把我扔的蘑菇又捡回来了?”
牛氏,“只拿了一点点回来。”
阿福端起汤碗,“娘,我把蘑菇汤倒掉吧,万一有毒怎么办?”
牛氏赶紧把阿福手上的汤碗抢到手里,她辛辛苦苦在山里摘的蘑菇,怎么可以倒掉呢。
吃饭的时候,阿福和小七同柳大河提了花婆婆挑蘑菇的法子。
柳大河没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牛氏做的蘑菇汤他已经吃了几年了,一直没啥事,怎么可能这次就有事了。
牛氏喝了半碗汤,对家里的另外三人道:“你们看,我喝了汤不是好好的,我说没事就没事。”
三人见牛氏果然好好的,就都行动起来。
阿福和小七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碗,坐在院门外的青石凳上,边吃馒头边喝汤。
梨花和弟弟小老鼠也抱着破碗坐在对面的石臼边上喝蘑菇汤。
过了一会,啪的一声碗掉到地上,阿福倒在地上。
梨花放下碗去看阿福,又听到啪的一声,小七的碗也掉到地上,兄妹两个都晕倒在院门口,梨花忙跑进小七家里,见牛氏和柳大河都倒在地上,梨花心里慌乱,想着花家见多识广,快步跑去了花家。
花婆婆听了梨花的话,半点没敢耽误,急急的进了柳大河家的院子,看到柳大河和牛氏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花婆婆扫了一眼屋里,看到饭桌上剩下的半碗蘑菇汤,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花婆婆把手指伸进牛氏的嘴里,又指挥大家用手指扣柳大河和俩孩子的喉咙催吐,花婆婆眼见牛氏几人都吐了,又让梨花泡盐水给几人灌下去。
小七和阿福吃的蘑菇少,症状比较轻,很快就清醒过来。
花喜儿和梨花围在小七身边,见小七醒过来就问小七感觉怎么样?
小七,“我刚才在院门口看到很多小人儿在跳舞,然后就晕过去了。”
柳大河夫妻两个依然昏迷着,花婆婆又多给柳大河和牛氏灌了几碗盐水,还是不见两人醒来,很是着急,就让花老爷子套骡车把柳大河和牛氏送去镇上医馆。
花老爷子赶着骡车往镇上而去,快到镇上的时候,柳大河和牛氏一前一后醒过来,牛氏感觉自己已经好了,不愿意去医馆花冤枉钱,于是三人就打道回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