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有这个毛病,很少有人愿意从基层做起。
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从基层开始,想要真正出头实在太难了,升迁极致非常不完善,在底层做的再好也往往都是徒劳。
一般来说,想要功成名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在民间养望,名气足够大之后,得以面见统治者,宣传一番自己的政治理念。
若是得到认可,自然能平步青云,无法得到认可的话,就只能另寻出路。
此外,就是得到贵人看重,得到举荐,同样能以一个较高的起点出仕。
但现在,随着如今天下学宫建立,曾经这个名气不大的古礼学者公羊楷从学宫进入内阁,人生际遇可以说翻天覆地。
虽然如今看似官位品级不高,但谁不知道这等于是皇帝的幕僚团体,实际权力大得惊人,未来政治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这也更加坚定了玉满堂等人把医家引入学宫的想法。
“洛州医家,久仰大名。”公羊楷笑呵呵道,“刚才听玉先生谈及,想进入学宫推广传扬学说。但据我所知,医家一向讲究悬壶济世,入了学宫,又如何入世?”
他倒不是对医家有什么意见,在这里打压或者故意从对方言语中挑刺。
只不过他能明白今天秦昭叫他们内阁几人来此的用意,要借他们来考量一下医家这边的想法。
以秦昭的身份,显然不适合亲自下场去说,这就需要公羊楷这些人以言语试探。
玉满堂闻言轻叹一声,涩声道:“陛下普及文字教育,实乃功在千秋。只是对我们这种小学派来说,传承愈发艰难。草民斗胆,想进学宫留下传承,防止这些先民经验断于我等之手……”
说到这里,似是有感而发,这老人竟还伸出袖子擦拭了两下眼泪。
他身后那些医家弟子,也都纷纷摇头叹息,一副悲从中来的可怜模样。
公羊楷见状咂咂嘴,偷眼瞧了下秦昭神情,见他一脸玩味,方才放下心来。
玉满堂这话明显太夸张了。
要不就是他自己对医家如今的情况没太有数。
比之前传承艰难,这是肯定的,但也绝对不至于差上太多。
要知道,现在儒家的影响力还没开始真正发酵呢,学习的除了那些古礼学者之外,更多的还是那些原本就无书可读的底层民众。
至于这新兴的儒家现在在民间的影响力,还真就未必比得上医家。
大多数普通百姓,根本无法从那些蛛丝马迹中推测未来政策走向,或者皇帝心思。
医家在底层民间,其实能找到很多共鸣。
而且医家有个最大的优点,学成之后很能赚钱,可以说这个学派的传人就没有穷的。
这些人也是会看碟下菜的,在践行理念的同时,如果救治的病人家庭条件比较好,诊金就会收的高一些。
如此一来,但凡是医家传人自然衣食无忧。
说什么想要尽绵薄之力,填充学宫学问,那当初怎么不来?
倒不是说这些人有什么很深的心思。
他们的理念就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那个时候自然想要远离朝堂。
毕竟他们就算来了,也没有机会做官,最多就是从民间医生变成了权贵们的医生罢了,依旧没什么话语权。
秦昭并不会因此而记仇,或者对他们关闭学宫大门。
不过此时他也算是明白了这些人所求为何了。
除了进入学宫发展医家学说之外,恐怕也是从名家、农家、杂家等学派上看到了希望,从另一个方向介入高层政治的希望。
原本这几个学派跟医家相差不多,甚至还要弱上三分。
现如今,名家虽然不从政,但进入京情府麾下,直接听命于夏皇,谁敢不敬?
农家挂靠在工部之下,现在日子过得同样极好。
至于杂家更不用说,周扬等人连爵位都封了,简直惊爆一地眼球。
相比之下,医家可以说被动成为了最大输家。
随后,公羊楷与玉满堂两人又互相辩驳了几句,秦昭在一旁静静观察着。
除了玉满堂之外,其他那些医家传人,以及内阁的匡休,也都陆续参与了交流。
看的秦昭在心中暗自点头。
无论怎么说,这些人水平还是有的。
这个水平,并非说的是他们在医学方面的专业素养。
事实上这些人既然敢入宫见他,肯定不会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混子,而且那“外丹术”也绝非欺世盗名之辈能构想出来的。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秦昭看到的是这医家这个学派的见识。
他们也并非只知道行医治病。
在一些认知上,看问题非常深远。
比如人族的修行,人族的发展,以及官员与百姓的矛盾,学宫与民间的矛盾等等,只是说的比较隐晦。
“好了,你们先退下吧。”秦昭对公羊楷等内阁几人点点头说道。
公羊楷等人闻言,连忙躬身告退。
秦昭又看向医家的几人,柔声道:“今日朕恰好在跟内阁几位先生谈话,听到禀告便直接过来了,没想到你们之间交流的还算不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