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棍”这五郎八卦棍使得娴熟无比,舞动起来矫若惊龙,隐含风雷之声。但是辛扬身法奇快,闪展腾挪,避开攻击游刃有余……
这孙海龙的棍法使得实在是好看至极,辛扬看了是喜爱不已。
辛扬闪避之间,与孙海龙不即不离,进退相距三尺之间,为的是得以窥见孙海龙棍法中的奥秘,留意“老棍”每一招一式,尽皆暗记在心。
五郎八卦棍,棍法共有六十四点。先击四正,后击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击八方,每方八点,即八八六十四点。此法比象八卦而生,故法内有揭法、大小、运星、麒麟步等架式,用来躲闪进退、闭弹挑剔,以迷惑对手。此六十四点棍法为全法中之经纬,端的是有鬼神莫测之机!孙海龙棍法迅猛,身法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他一招“芙蓉滴露”,接着“青柳垂丝”,“毒蟒潜踪”、“金龙转尾”,四式一气呵成,使得滴水不漏,水泼不进。衔接得无半点生硬滞涩,宛如灵蛇飞龙,神出鬼没,却偏偏总是于千钧一发之际,被辛扬躲开。一百七十多招过后,竟然不曾沾得辛扬一片衣角。
辛扬此时已经看得分明。这套棍法总共只有六十四式。孙海龙已经使了两遍有余,早就不再有新的招式出现了。
这六十四式虽然不是依次序使出,辛扬自然是也不知道这每一式的名称、口诀,但是他已经把每一式都记得清清楚楚。
辛扬跟随师父练太极拳已有所成,堪堪达到了“懂劲”的境界。又是真气充沛、内力浑厚,并且真智已开,悟性变得奇高。所以于天下武学、运功行气、招式原理等,但凡眼见,即能领悟个十之七八。
这五郎八卦棍也恰好是依太极劲力,法两仪四象,取先天八卦之数。所以辛扬也对于其发劲特点领悟了十之八九。也正因为能够理解到这棍法精义,所以对这套五郎八卦棍也就更加喜爱了。
这套棍法之博大精深其实要远比孙海龙现在所能领略到、所使将出来的远胜许多!
武学一道,虽然勤学苦练很重要,但是练到一定的境界,面临瓶颈难以突破时,个人资质、领悟能力就更为重要了。
“老棍”孙海龙也是资质不错,与这套棍法很有缘分,又是痴迷浸y其中三十年,虽然还远说不上是已臻化境,但是其功力也算是非同凡响了。
只不过练到现如今的地步,他也就算是将这五郎八卦棍的精髓悟到了十之七八,而使将出来时,能达到的理想效果便又缩水了一二。这皆因内力不够充沛之故,在使出棍法中高难度的招式时,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辛扬则不同了,对于这套五郎八卦棍法虽然只是初见,却是一见倾心,领悟极深。
这套棍法以形炼劲,以力御形,如太极般圆转如意,法两仪之截杀迅猛,刚柔相济,诡谲多变……看得辛扬是心痒难搔,激动不已。
这厢却急坏了“老棍”孙海龙。
“老棍”已经使了两遍整套的棍法。身上已经见汗了,气力也已大减。可自己费了这九牛二虎之力,却仍然是挨不着人家一点儿。非但如此,这小子居然还是一副心不在焉,若有所思的模样,压根儿就没把全部注意力用在过招儿上。
“老棍”心中不禁开始烦躁。自己一遍遍的、疾风骤雨般的持棍攻击,可是人家却空手对敌,尽皆轻易避开,好整以暇。自己就像一只兔子,而辛扬就像绑在自己头上的胡萝卜,近在眼前,却无论怎么蹦跶、翻滚,终究是够不着。这样下去,最终只能是自己脱力扑街了。
“老棍”虽然气力不足,心中烦躁,但是棍法不乱,威势不减。
辛扬此时已经把这六十四点棍法、全部身法,都记得周详无误。他迫切地想自己赶紧演练一遍,好趁热打铁,记得更加牢靠。他也不愿再与“老棍”继续纠缠下去。当下右手倏忽向前伸出,胳膊如同爆涨了一大节。
“老棍”突然见到辛扬出手还击,还未回过神来,木棍前端的三分之一处已经被辛扬抓到了手里。
“老棍”吃了一惊,忙往怀里夺棍。
“老棍”回夺的力气很大,但却丝毫拉拽不动。
说时迟,那时快。辛扬左手也几乎同时攀住了棍头儿,用力一拗,“咔嚓”一声脆响,棍子被拗断了一截。
“老棍”所使的棍子是武术枪棒最常用的材质——白蜡木。俗称:白蜡杆,既坚韧又富有弹性,还易于保存。自宋朝就开始兴起用白蜡木制棍和枪杆。
通常武术所用的棍子依长短从齐眉棍到高出头顶一尺许,直径大约三厘米左右。“老棍”这条白蜡杆儿却偏粗一些,有近四厘米直径,约酒杯口粗细。
而且辛扬并非是抓住棍子两端,使力从中折断。而是一手抓在三分之一处,一手抓在棍头儿,以硬劲儿折断,这样难度就更大了许多。
辛扬随手把折断的这一截儿木棍抛在地上。
“老棍”临危不慌,当即一个“蟠龙式”向辛扬兜头砸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