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芽挤在两个老人中间,跟团团一样陷进了枕头和被褥里。
话很少的晏书先生看着他觉得很有趣:“瞧,呆呆的,跟小和小时候一样。”
高燕大惊失色,怎么能当着人家的面说人家的孩子呆呢?
沈清秋回过头,道:“我家这老儿子,还别说,真的特别呆。在东城听见放炮,回到西城才开始哭。”
高燕看她没有生气,才松了口气。
她笑道:“小时候呆点没事,大了好聪明的。”
晏和还跟着嘲笑芽芽:“也不能这么说,他几个哥哥姐姐从小聪明,大了也聪明,老张家傻乎乎的就他了。”
说完还自己笑了会儿。
谁知道刚才就一直呆呆的张小芽突然生气了,冲他瞪眼挥小拳。
“你傻!傻!大傻瓜!”
晏和:“???”
这次怎么那么快就反应过来了?
“你坏!”张小芽扭头转进高燕怀里,“他坏,打他!”
哎哟,这么一个小团子往人怀里扑……
高燕这么高冷的性子,立刻也心软得一塌糊涂。
她甚至踢了晏和伸出来的长腿一脚。
“打了,还要打吗?”
张小芽还不依:“打!打!”
高燕竟然又踹了他几脚。
晏和龇牙咧嘴地的也不敢把腿收回去。
谁知道芽芽的反应,还是得看现场发挥的。
因为这次不能开飞车,早上出发,晚上才到张家屯。
张小芽超夸张,下车就展开双臂:“哇,我回来了!”
沈清秋:“???”
她跑过去看了看自己的傻儿子。
张小芽:“妈妈也,抓回来啦!”
沈清秋问张大山:“怎么回事?”
张大山尴尬地道:“我没想到他还记得。”
那天晚上他偷溜被张小芽抓到,张小芽眼泪汪汪地问他去干什么。
他说去把妈妈抓回来给他。
这话说得,张小芽立刻要闹着一起去,说要去“抓妈妈”。
沈清秋瞪了张大山一眼。
这时候晏和跟吉利扶着老人家下了车。
因为晚上特别冷,干脆就直接包着被子出来了。
吉利道:“他住宿舍,爷爷奶奶要是不嫌弃就先住我家……”
沈清秋一看,二老裹得跟粽子一样。
她连忙道:“先去我家吧,热饭热炕的应该已经准备好了。吉利你先回去把炕点上,让屋子暖暖。”
晏和羞愧地道:“爷、奶,我……”
他想说我不是吃软饭的。
但是吉利打断了他,跟沈清秋说:“好,那我马上回去点炕。”
……
早上出发之前打了电话的。
曾大宝确实已经做好了热饭热菜等着。
不过也是没料到他们回来得这么晚。
那饭菜又回锅热了热。
高燕见是个复古大院,相当的震撼。
“哟,你们年轻人,还喜欢这种老院子呢?”
“这是我们家的祖产”,沈清秋扶着她,解释道,“后来我花钱买回来了。”
“打理得真好啊……”
虽然是大晚上的,而且风声呼啸的,但是院子里的构架还是能看得清的。
“都是我家老姑弄的,她还是个三寸金莲呢。”
一句话带给高燕许多回忆。
小时候她家是属于非常开明的,没有给她裹脚,但是跟她在一起的很多小姐妹,很多都是小脚。
后来她进了西式学堂,学习新式知识。
刚开始是急切地想要和传统的一切划清界限。
可是等年纪大了,再回过头看,就觉得取其糟粕以后,传统文化中有好多令她无比怀念的地方。
“妈!”这是小鱼。
“妈妈!”这是小实。
“妈妈妈妈妈……”这是苗苗。
“咕!”这是闹钟。
“咕咕咕。”这是闹钟的子女。
刚进二院,一群孩子带着一群鸡冲了出来。
张小鱼夸张地道:“妈妈,我想死你了!”
高燕惊讶坏了:“这些都是……”
沈清秋尴尬地道:“都是我的。苗苗和芽芽是双胞胎。”
她先请老人进了屋,然后挨个介绍家里的孩子们。
一声声“爷爷”、“奶奶”,叫得晏书和高燕心花怒放。
等介绍完了,发现还多了一个。
高燕笑容满面地道:“这个呢?”
沈清秋去倒水了。
趁着离小鱼近,灵泉的效果最好,赶紧给两位饱受折磨的老人多喝一些。
张大山就把尔登拉了出来:“这是尔登,吉利的孩子。”
高燕连忙把他拉过来:“哎哟,你就是尔登啊?赶紧过来,奶奶看看!”
尔登不好意思地笑笑:“奶,奶奶。”
他平时挺野的,看见什么场面都不怂。
不过小孩子这个认知的可能也比大人敏感,他竟然就不好意思了。
高燕一看,这孩子真漂亮啊,十分像吉利。
“这双凤眼,大了可不得了。老头子,老头子?”
她叫了两声。
晏书慢悠悠的:“诶。”
沈清秋/张大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