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苏元还有四剑,梅兰竹菊四人都是先天境界,合力施展剑阵更是威力非凡。加上真正压箱底的王牌太师父真缈,可以确保他个人的绝对安全。
最后,队伍里还有一个周舒,这个对京城很了解的公主,应该能在情报上面提供不小帮助。而且苏元发现她头脑灵活,说不定真能当个幕僚,为他出谋划策。
这样一支大军,苏元认为是很强大的,他也因此并不害怕任何敌人。
哪怕对方是皇帝,是高手云集的京城,他也有信心赢下这一战。
次日一早,行军台前,苏元难得做了一番战前演讲。
以前他从来不做这种事,因为他带的都是召唤士兵。但这次他的军队中,召唤士兵和真人士兵数量五五开,战前动员还是要做的。
但苏元并不会长篇累牍,他知道,这些青州兵、漠州兵,能在可以自由离开时,还选择留下,那就代表他们的士气已经很高涨。
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句话调动情绪即可。
“将士们,我不和你们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我只想告诉你们,我们将终结大周王朝的统治和压迫,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终结大周暴政,胜利属于百姓!”
“终结大周暴政,胜利属于百姓!”
士兵们为这句话所鼓舞,跟着一同大喊。
苏元见效果很好,当即让人擂鼓。
在强劲的鼓点声中,他宣布大军出城东进,挥师向京!
……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京城之中,往昔的繁华热闹,最近却是少见了。
像是暴雨来临前低飞的燕子,许多京城百姓也感受到压抑的气氛,平日更加谨小微慎。
王宫贵族们吃喝玩乐的行程也少了,更多的是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神情严肃的讨论着一些事情。
城内士兵们也都彼此打听,打听北安军会不会打京城,如果会的话,什么时候来。
老百姓们则基本什么都不知道,生活在无知和恐惧当中。
他们有的害怕北安军打来,因为他们听说北安军残暴恐怖,杀人如麻,一旦破城更是会屠戮全城。
但也有人期待着北安军打来,这些都是一些快活不下去的人。他们想的是这样下去会死,北安军来了大不了也是死,早死晚死,区别也不是很大。
一些投机分子则整日整日地考虑,自己该如何利用眼下这乱世,来为自己谋取成功。
今日,徐州大军进城,更让这些人的心情变得紧张。
许多人目睹十多万大军进城,就都知道,这是一定要在京城开战不可了。
否则,为何徐州兵会调进京城来。
一些有心人,已经在考虑后路。
他们当中最聪明的,以及最有行动力的,已经想办法找到工部下辖的水部司,询问船只信息,想要花大价钱先买条船。
结果一问才发现,所有船早就卖空了。
有人不甘心,各种使银子托人,最后才得到内部人员一句话。
“船早就被王公们订下了,不可能卖给外面的商贾,你们就死心吧!”
商贾们知道了,想要购买私船,但很快就被官府查没。
皇宫。
庆襄皇帝躺在床榻之上,脸色苍白。
自从那日川城沦陷消息传来,他昏迷之后,便一直没能再从床上起来。
御医说至少要修养一月才能下床,为此寝宫就成了新的“朝堂”,大臣们都不得不来此处上朝。
只是寝宫大小有限,装不下文武百官,因此能进入此地的,只有最重要的一小批官员。如宰相、三司、六部等官。
今日,寝宫之内,这些官员正向庆襄皇帝汇报政务。
皇子周冲,就站在床尾。
这是庆襄皇帝昏迷后醒来的吩咐,自他不能下床之后,每次在寝宫内上朝,他都让周冲过来,在床尾站着、听着。
这意味着什么,百官都心知肚明。
站在龙床左侧,随时准备伺候皇上的傅成阳,同样心知肚明。
自那日后,他便确定,庆襄皇帝已经做出决定,立周冲为太子。
这无疑算是近日来,诸多坏消息中唯一的一个好消息。
但在目下苏元造成的阴影之下,这个好消息,却也显得有些褪色。
“陛下。”丞相何忠平道,“那苏元已经挥军东进,朝京城而来,根据斥候刺探,敌军约有二十万人左右。”
“二十万,京城里的京军加上禁卫军,就将近十万。徐州又进来十几万,再加上诸位爱卿,难不成还挡不住下那苏元……”庆襄皇帝声音虚弱,但脑子还不算湖涂。
攻守兵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守方的确占据巨大优势。
且京城人口超过两百万人,兵丁不够用了,大不了强征一批,怎么也能征个十万八万。
要是老弱妇孺都拉上战场,那征个四五十万都有可能。
兵部尚书陆广道:“陛下所言极是,那苏元胆敢来犯,我第一个站上城墙,与大周将士一同保家卫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