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还规定每一季度叆阳标营进行全营集议,内容以上相同。目的就是加强管理和训练,把全营打造成一支能战能胜的钢铁劲旅。省的后世某些遗老遗少们总是吹嘘八旗兵如何厉害,如何万人敌。他就不相信,后世非洲卢旺达那种小国军队照抄中国军队管理经验,都能打得刚果(金)那样的“大块头儿”满地找牙。自己的标营照抄后世作业,难道还比不上卢旺达军队?
杨林也清楚,全营官兵文盲占绝大部分,你让他们查摆问题然后拿出整改措施,他们可能支支吾吾一天根本就不知道说啥。但是没关系,只要知道自己犯错然后看着别人是怎么改的就行。而这个“别人”就是他们的伍长、什长、队官等一连串儿的上官。这就是他逼着军官们识字和学习的好处之一,至少能让这些家伙说上几句自省的话。照此坚持下去,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杨林也明白“既要马儿跑还要喂好草”的道理。除了用安置家属来提高官兵的积极性外,他还根据官兵每人职务不同提高了一钱到五钱不等的军饷。这笔钱朝廷是不可能出的,他只能从叆阳和镇江的税收里面出。不过银矿正在开采中,只要熬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有收益了。
而且杨林还有二人转戏班子这个“工具”可用,一部部宣扬辨识忠奸、明确是非,惩恶扬善、保家卫国的剧目皆出自他之手。要说对军民思想没影响那是假话。虽然这个时代的人没法达到后世人的思想境界,但杨林只要他们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就可以了。
经过杨林的整军肃纪,全营官兵的精气神又上了一个档次,向正规化、职业化军队又迈进了一大步。这一点相当重要,是抗衡后金的基础。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伴随着晨曦和哨声。叆阳官兵开始逶迤出营,绕着城池进行晨跑。整齐的步伐声和口令声此起彼伏、互相交织,在清晨里传出去好远。
城内城外的百姓们没有人为此嫌烦,反而觉得极有安全感。甚至有的人家会在门前摆上水壶和水碗,以便供官兵们饮用。可是官兵军纪严明,没有命令哪敢擅自饮水。
杨林不管公务多忙睡得多晚,他都坚持跟着官兵出操训练。他扛着战旗始终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紧跟着其他将领和官佐。
而张祝则手提一根马鞭跑在队伍的最后面,督促着掉队的官兵加快速度跟上队伍。沿途的百姓只听到他骂骂咧咧的大嗓门,却从未看到马鞭落到谁身上。顶多是踢上两脚,晃着马鞭吓唬人。
有知情的人说这位张游击的老婆怀孕了,为了给儿女积福行善。他原本暴躁的性格为此改变不少。只不过他那骂人的大嗓门依然洪亮极具穿透力。
没几日,李丁、吴小七、乌扎拉特几人和“泰昌号”的镖队返回叆阳。他们身上携带了战利品变现后的四万两银票,这让杨林手中的银子翻了两番。对此可以大力缓解叆阳财政紧张的问题。
李丁这次去京城顺路回了一趟宣府老家,祭奠清扫了父母的坟茔后。他提刀闯进仇人李举人家,红着眼睛准备报仇。多亏乌扎拉特和几名随从劝阻他才恢复冷静,自责一时冲动差点坏了杨林的大事。不过他还是抽了李举人几个耳光才感到好了不少,临走又把李家大门砸了个稀烂。
喜欢明末辽东从军行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明末辽东从军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