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知道铁娘子一个人确实决策不了,临了告诉铁娘子,发动机技术罗罗公司可以不用转让,振夏系会向罗罗公司直接购买发动机,只要大英政府不设置限制就好;
同时赵振会以克格勃在振夏科研院安插情报人员为借口,让苏盟转让图-144超音速飞机技术和对应的发动机技术作为补偿,如果苏盟转让的发动机技术还算可以,到时候可以再和罗罗公司探讨发动机相关技术的深度合作。
赵振临挂电话前表述的情况让铁娘子来了兴趣,或许振夏系还真有可能从苏盟搞到技术,苏盟这会儿缺钱,而且这会儿的苏盟最大的国际贸易商就剩下了振夏系,铁娘子越想就越觉得有可能,随即她改变了一天所有的行程安排,立即要求内阁、军方和军情处一起开会,就振夏系欲购买协和飞机成产技术和授权的相关事宜做相关讨论。
协和飞机(Concorde)是一种由法兰西宇航和大英飞机公司联合研制的中程超音速客机,它和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图-144同为世界上少数曾投入商业使用的超音速客机。
在研发过程中,两国的研制团队关系甚为密切,经常交换意见。至1960年代初,这两种设计已经初步进入建造原型机的阶段,但由于投资庞大,大英政府遂要求大英飞机公司在国际间寻找合作伙伴。 与数个国家(包括德国和美国)商讨后,只有法兰西对合作计划有兴趣。英法两国能够就超音速客机计划达成共识并开展合作,主要是因为两国的设计方案十分接近,在速度、航程、气动布局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相似性,合作研制有助于平均负担费用。另一方面,当时波音707、道格拉斯DC-8迅速占据欧洲民航客机市场的大量份额,法兰西总统戴高乐不愿意看见欧洲市场被美国飞机制造商垄断,因此也鼓励两国合作,加快研发进度,争取在美国的超音速客机出现之前抢占市场。合作计划并非由两家公司制定,而是由英法政府以国际条约的方式商议。在法兰西总统戴高乐和大英首相麦克米伦提议下,合作计划草案于1962年11月28日正式签订。这个计划并包括了一项由英方提出的条款,如果任何一方取消合作就必须付出巨额赔偿金(大英财政部曾经两次几乎取消合作计划)。此时,布里斯托尔飞机公司和法兰西南方飞机公司已经分别与其他公司合并为大英飞机公司和法兰西宇航公司。
协和飞机机体研制将由大英飞机公司和法兰西宇航公司共同进行,工程分配比例为40%和60%;而飞机的发动机由大英劳斯莱斯公司和法兰西斯纳克玛公司共同进行,工程分配比例分别为60%和40%,飞机总体组装地分别设在大英菲尔顿(Filton)和法兰西图卢兹。最初的计划是试制两架原型机,研制费用为1.5亿英镑,计划售价为每架约1500万至1700万英镑。首架原型机计划在1966年年底首飞,并预计在1969年取得适航证。至1966年,英法双方决定扩大研制规模,增加生产两架预生产机(Pre-production)(生产编号为101和102),和两架供静力试验和金属疲劳试验用的量产机(生产编号为201和202),研制费用增加至5亿英镑。
1964年,大英工党在大选中胜出,哈罗德?威尔逊出任大英首相,面对当时的财政赤字,大英政府有意撤资、退出合作计划,为此法兰西总统曾亲自出面,强调大英需要履行1962年签定的一纸协议,以及明白单方面拒绝执行协议的后果。碍于条款,大英被迫继续投资,于是接连取消多个飞机研制项目,包括AW.681短距起降运输机(Armstrong Whitworth AW.681)、P.1154超音速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Hawker Siddeley P.1154)、TSR-2战术打击侦察机等。
在这个协议上提出了SST计划(Supersonic Transport Program)即超音速运输计划。协和超音速客机就是SST计划的产物。由英法两国政府平摊巨额研制费。1963年1月,当时的法兰西总统戴高乐亲自将这一研制计划命名为"协和"。协和原型机于1965年开始制造,法兰西组装的第一架协和001飞机于1967年12月11日出厂,1969年3月协和式飞机试飞,同年10月1日进行的第45次试飞时突破了音障。大英组装的第一架协和002飞机也于1969年4月首飞。1975年底取得两国型号合格证后开始投入使用,1976年1月21日投入商业飞行。协和式飞机于1979年停产,总共生产了20架,英法两国各生产10架。其中2架原型机,2架预生产型和16架生产型。除了2架生产型用于试验,大英航空和法兰西航空各有7架,后来法航1架退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