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福索平原上的部落们还算幸运,因为那一片区域之内只有一个公国,福索大公哪怕再蠢也知道当那几百个部落联合起来反抗他的话,除了五转的长光子爵根本没有人能够在那种战争下活下来。虽然仍然要承受兽潮的侵袭,但也比其他倒霉的部落好上太多。
而认识部落这个群体的最后一站,就是齐征现在所处的位置,伏迩博勒大沙漠。
跟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部落本身不需要考虑王国公国的压迫,不用担心兽潮的侵袭,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在没有水,没有土地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没有水和土地,自然意味着没有可以产出粮食的农田,也就意味着没有吃的;而没有兽族,也意味着这里连猎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肉食自然也无从获得。
好在伏迩博勒大沙漠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沙子,以及狂躁不安的火属性灵力。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民,都懂得一手精妙的炼制玻璃制品的手艺,然后用病恹恹的蹄兽托着一个部落所有的产出外出,交换粮食、水和其他生活用品。
当然,沙子本身并不只有炼成玻璃这一种用途,只是其他的东西跟伏迩博勒的部落民们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一方面他们根本不知道根据沙子的种类等不同,能够制作的东西也不同,另一方面用途更加广泛的沙子已经开始需要深入到伏迩博勒的中层甚至是深层部分,部落民们根本没有进去的实力。
了解了这些东西之后,齐征才突然发现一件事:多格斯塔部落看起来惨,但真正惨的是多格斯塔一个人,但真正的部落,惨的是所有人。
真正的部落,自然不包括所谓的蛮人帝国。根据洛特凯尔托人送过来的情报显示,蛮人帝国的部落平均战斗力是八转,其中成年人的平均灵力等级超过六转。在这样的实力基数下,蛮人帝国除了解决吃喝之外,剩下的一切行为就只剩下了无休止的内战。
齐征也曾想过,蛮人帝国既然这么强,为什么不将所有的部落都纳入其麾下,为其提供庇护。但很快,他就在情报附带的史阁记载中发现了根源。
蛮人帝国并不是没有将普通部落纳入管理范围的经历,甚至那一次更是将整个奥大陆的所有部落全部汇聚到一块统一收容。
但是很快,这么做带来的后果就出现了。
首先,天然的部落民都是相当小民的思想,他们都是粗糙的利己主义者,在生活最基本的问题被消弭之后,他们很快暴露了没有受到正规教育带来的问题:贪婪。他们习惯性想要更多,别人有的就去抢,帝国有的就去要,早期的蛮人帝国对此颇为包容,直到某位大酋原本的部落因为拒绝了其他部落的无理要求而被全部落下毒之后,蛮人帝国的原住民跟部落民之间的冲突开始显现,然后愈发强烈。
第二,部落的风俗、信仰等冲突极其巨大。有的部落认为黑色是神圣的,有的部落认为黑色是邪恶的,然后两个部落之间就开战了。当时的蛮人帝国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去解决部落之间的冲突,但是人还能为豆腐脑的甜咸吵起来,同一件事的处理结果出来之后,可能当事双方的部落没问题了,第三个部落又觉得这么干不行。久而久之,蛮人帝国变得比春秋还热闹。
第三,原本的部落民在缺失他人对自己的尊重的情况下,也无法学会尊重他人。蛮人帝国本身被王国们成为粗鄙是因为这个国家完全不遵守任何的礼仪,他们只会直来直去地解决问题,但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还是不可少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原生的部落民根本学不会彼此的尊重,他们的粗鄙更表现在他们在成为帝国人之后,天然地瞧不起任何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同胞。天然的自卑又偏偏让这些人变得敏感。那段时间,蛮人帝国的刑事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因为两句话不对劲就见血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因为一个眼神而杀人!强奸、抢劫。偷窃等等事件也让蛮人帝国的大酋们相当苦恼。
第四……
在诸多条件的影响下,蛮人帝国最终开始了分裂,然后内战,花费了将近八百年的时间才终于解决了这些问题。而解决了问题之后的蛮人帝国,扭头一看,得,当年收进来的部落几乎一个也没剩下,顺带着还在大陆上衍生出了另外一个让人头疼的玩意——当年的五大罪恶之都之一的福岩城。
罪恶之都这玩意一直以来的数量都不确定,但是每个罪恶之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一个好人。哪怕是史阁的中立风格,在记载罪恶之都的时候,都难免写上一句:如果有谁屠掉一个罪恶之都,全体人类不光不会谴责这个人的暴行,反而会联手铸造一枚象征英雄的皇冠,为这个人戴上。这个人的名字会被无数人刻在骨子里,与所有辉煌的帝国一样在史书之中流传到永久。
福岩城作为四大罪恶之都之一,其中包含大大小小的帮派、犯罪组织、邪教共计四万多个,其中的六百万居民涉及到的罪名加起来有三十多亿条,其中光是死刑就有六七亿。其他罪恶之都跟这个相差都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