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帆郑重地向两位老师道歉,直言不讳自己最近心态出问题了,耽误了她们不少时间,希望她们原谅。而后向水木大学老师说声对不起了,自己维持最开始的高考志愿,选择燕大。
解决这两件事后,心里轻松多了,就连那些电话也不再烦人了。
2004年7月4日,盘龙县龙珠大饭店,高考状元朱一帆同学庆功宴暨谢师宴大大横幅挂在门口上方,吸引无数县城居民围观,连带着当天饭店爆满,大大打响了在县城饭店界的招牌。其实朱一帆不打算如此张扬的,只想在门口立个小小的牌子作指引就好了,奈何饭店老板给的实在太多了,当天消费全免,只拉个横幅,朱一帆拒绝了无数代言合作,这个实在拒绝不了,老板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当天亲朋好友,连远在羊城的陈红毅一家也提前回来参加宴席。从小学到高中的老师凡是有空的都出席了,毕竟教出一个状元可以说是自己教师生涯的一个高光点了,既是庆祝朱一帆,也是庆祝自己教书十几几十年不算虚度。朱一帆虽然没有所有老师都记得,但大部分都有记忆,即使过去不短岁月,其中记忆依然深刻。人虽不见面,却依然挂念,说的就是老师,其实学生亦然。朱一帆把握难得见面的机会,好好地与他们说一会话,敬一杯茶或一杯酒。
总之最后朱一帆是被抬回去的。
自从陈建军与朱一帆沟通过后,计划利用朱一帆的高考状元身份关联他笔名浮生,将现在庞大的流量导向朱一帆的其它作品,从而达到朱一帆唯一在售作品鬼狐传大卖,经过与市场部开会讨论方案,需要购买那些广告位,投入那些资源来配合,以达到最大化推广效果。然后高考满分作文一出,少年中国说技惊四座,引起全国大范围报道,陈建军凭感觉此作文是朱一帆所写,有此文笔者不多,正值周末,休息时间,正好等少年中国说影响发酵,再一举推广,事半功倍。
星期一,一大早朱一帆就起来了,全家人忙着割禾,之前被高考影响,现在才有空割禾。七月天气十分炎热了,割禾得提早,六点多就出发,拉着大板车,还得抬打禾机到田里,,几分的田都得忙一上午。这里的田地分配得很散,还有梯田,不流行机器收割,以前就算有收割机到场,朱一帆家也没钱请,只得人工收割。而现在有钱也没用,收割机不来,只能就是请人帮忙,但父母省钱,就二亩田不到,自己收割也很快。于是即使贵为新科高考状元,朱一帆也得下田干活。
朱一帆正弯腰割禾中,裤袋手机响起,看到是陈建军打来的,往田边处坐好,才接通电话。
“一帆近期很忙吧,我都看到不少你的新闻了。”
“忙完又忙,停不下来。”说完朱一帆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这鬼天气。
陈建军听到对面手机传过来熟悉又陌生的机器打禾的声音,原来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远离农村多年,有点忘记了。
“原来在忙收割啊,那我就长话短说,满分作文少年中国说作者是你吗?”
朱一帆连忙说:“别别别,慢慢聊,确实是我写的,话说当年高考的时候…”
陈建军立马打断朱一帆:“你这小滑头,知道啦,稍后我会安排个媒体朋友对你采访,你还是干活吧,别偷懒。”
说完那边就挂电话,朱一帆摇头,不够义气,都不配合我表演。朱一帆还是假装通电话中,然后再在田边休息几分钟后,才再回去干活。
之后朱一帆不敢偷懒了,赶紧的赶在12点前弄完,太阳已经很猛了。朱一帆回家躺着吹风扇时,陈建军那位记者朋友终于来电话了,明显做过准备功课,对朱一帆的作品与基本资料都熟悉,主要采访朱一帆的心路历程及创作故事。朱一帆对些问题可会编故事了,毕竟前世经过综艺节目的洗礼,完全符合记者朋友的心里要求。
下等休息到四点多,又再出发到别的田割禾,起码两天农忙才完成。
一篇名为震惊!原来我们除了读过他的少年中国说,还读过他这些作品引爆网络,成功地接过高考状元与少年中国说的流量。本来只要一经报道必然引起网络疯传,却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在网络流量入口网站有此类似新闻稿,纸媒也有发表一些新闻报道,让本来需要二三天才能成为全网热点,瞬间加速成热点事件。
广大高三学子才发现原来队伍里隐藏了个大魔王,大家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如此优秀,此刻想恳请朱一帆用你那超凡的数学能力求一下自己此刻的心理阴影面积。不少人才发现原来自己真读过他的作品,文学爱好者必定读过他的文章与诗作,而其他人即使没完整读过某一作品也听说过一两句流传得广的名句。如果不是网上将他所有作品集合在一起,真不知道短短半年多已经有如此多佳作,劝学、师说、陋室铭、静夜诗、青玉案.元夕、苔等等,都是读之能陶冶情操,经典中的经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