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则可择机各个击破,拔掉江南大营。”
李世贤三言两语,就把整个计划的大概内容说得清清楚楚。英王虽然年轻,但却是沙场老将,一听便知此计可行,而且成功的机会还不小,心下不由对忠王是佩服有加。
不声不响就策划了这么大的一个计划,竟然是要吃掉有20几万之众的江南大营。此策对天国是绝对有利的,完全能够打开一个新局面,自己无论如何都应全力支持。
“忠王大手笔啊,本王钦佩不已,我军一定全力配合。说吧,需要本王怎么做?”
“现在扬威军已经占领徽州,家兄已请干王出面,命扬威军进攻苏杭,逼清妖江南大营分兵。希望到时英王能派兵与我兄一同攻击南大营,击破它。”
“计划何时行动?”
“初步计划是明年3月,但攻击杭州的时间会适当提前。”
“好,此事本王必定全力支持。”陈玉成非常大气,肯定滴说道:
“现在我军主力正在和清妖激战,一时走不开,能否及时赶到参加战事,还很难说。
不过,我可以确保,最少左五军可以配合你们出击。他们的战力我还是放心的,到时你传信来,我会传令左五军在这次战役中归属忠王指挥。
需要怎么做,忠王直接下命令就是了,方便整个战役的指挥。你看如何?”
李世贤听后直接愣住了。左五军的战力如何先不说,但其击溃湘军精锐霆字营的战功那是实打实的。忠王这次派自己过来,就是冲左五军来的。
没想到英王居然直接把指挥权交出来,这等胸怀岂是常人能比,难怪如此年纪便能做到天国的英王。
“英王英明。英王如此支持,我军这次必能攻克江南大营。”
歙县杞梓里王氏是歙县大族,是由婺源武口迁回歙县,已历15世。
此时,王吴氏吴老夫人正坐在堂屋首位,一脸慈祥,听子孙们在抒发各自的见解。她清楚,问题很是棘手,他的子孙都不敢决断。
现在,扬威军控制了整个徽州,且战力彪悍,各大族的生死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何况,扬威军不仅对各大族秋毫不犯,还把俘虏的数千各大族的子弟悉数放还,让各大族不至于大伤元气。
现今,扬威军发出征召令,让各大家族各荐两名才俊加入扬威军,而且其中一人必须是嫡系弟子。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算是王家长房族长也已经表态,顺从扬威军的征召令。
由于长房人丁不旺,王家族长令二房的他们出一名嫡系弟子。
二房属于王槐康一脉,其英年早逝,仅余一子王应矩成年。王应矩生四子,及王茂荫、王茂兰、王茂茹、王茂蔼,王茂兰过继给长房王槐庭的长子为嗣。
长子王茂荫官居任兵部右侍郎,此时虽然因病开缺,但仍留在中枢,随时可能复出。王茂荫有三子,长子铭诏,次子铭慎、三子铭镇。次子因侍奉父亲汤药在京城未归,这边就剩铭诏、铭镇。
王茂茹作为男丁最长之人,首先开口说话:
“母亲,族长已然决定我二房派弟子出仕,我们是躲不过了。
如今扬威军在徽州如日中天,同时对各大家族也是以礼相待,笼络有加,这软硬两手可谓玩得是出神入化。先是放还各大家族的被浮子弟,接着是全力剿匪,不到十天,松萝山、武亭山、林历山三大匪窝先后被破,俘虏两三万匪徒。其余的小股土匪也在清缴之中,估计不出几日当可尽数剿灭。
有着如此强军支撑,没有一个家族敢拒绝征召令,甚至部分家族是派族中精英参加。可我二房一脉因大哥现在还驻留帝都中枢,却非常为难,我们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仕途甚至是安危,不得不慎重其事。
如今,请示大哥是来不及了,我同意族长的建议,派大哥的三子王铭镇应征。”
“母亲,为了全族的安危,我也赞同由铭镇侄儿应征,除此别无他法。”王茂蔼说道。
此时,长孙王铭诏站出来道:“祖母,三叔四叔的说法,虽说是族长的意思,可孙儿也是无法接受。为了全族的安全,派弟子应征是不得已为之,孙儿并无异议。
只是,让三弟去应征,孙儿有不同的意见。如今,父亲和二弟尚在帝都,而三弟是父亲嫡子,如去应征扬威军,势必会给父亲他们带去难以承受的灾难。”
吴氏听完,脸上并没有任何表情,仍然是一言不发滴看着自己这帮子孙。
“母亲,铭诏侄儿,嫡系的四房里人丁本就不旺,把独子、幼子除外,还留在徽州的就仅剩你和铭镇两人。若非如此,族长岂能下这样的命令让你三弟应征。为保全族的安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还望贤侄能理解一二。”
“三叔言重了,侄儿哪能不理解这事。只是,祖母、三叔、四叔,三弟如果真的应征扬威军,势必会影响我父的前程,可能是无法再次被朝廷重新启用了,就算是因此降罪也没什么不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