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八,立冬。
今日沈钧去了陆一那里,又去了村长家候着。
村长昨天让陈远峰通知他们,今日上午给沈家分口粮田,一起的还有落户杏花村的何江。
陈晴晴则挑着昨日泡好的大米,去三婆家借磨盘磨米浆。
她老家的习俗每年立冬的时候都要用大米磨的米粉做圆子吃。
三婆看见她来了,赶紧上去帮忙。
“怎的就让你一个人来了,家里不是买了人吗?让他们做事就好。”
三婆觉得沈大家的就是太心善了,买了人也不舍得用,什么都要自己做。
陈晴晴把桶放下,揉了揉被扁担压疼了的肩膀说道:“家里事情多,陈剑要去山上看着,皓月在家帮忙看着阿灿和阿垚,我自己来就好。”
她可不放心皓月那张脸在外面乱晃。
“那推磨呢,你能推得动吗?”
三婆看着陈晴晴的小身板,就担心到时候磨盘没推动,反而把她那细腰给折了。
“没事,等下钧哥儿分完田会过来帮忙。”
陈晴晴试着去推了推磨盘,还真推不动。
便放弃了,和三婆去了里面聊天。
“最近亦舒读书方面可还顺利?”
“顺利顺利,上个月就去了麓山书院,继续跟着先生读书,”三婆一说起孙子,脸上的笑意止也止不住。
“他们先生说小舒那孩子天赋很好,努力几个月,有很大的希望考上。”
“那就好。”
陈晴晴甚是欣慰,就跟上辈子资助贫困学生一样,学生有出息她为他们感到自豪。
而出钱让陈亦舒继续读书可和上辈子不一样,古代读书人注重名声,很少会有人自毁前程要当一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陈亦舒要是一路高中,入朝为官,来年沈沁进京的时候也有人照拂。
三婆神秘兮兮的靠近陈晴晴,小声说道:“沈大家的,你觉得何江那人怎样?”
陈晴晴看了三婆一眼,心中一动。
问这话,不会是要给她说亲吧。
要是她真的是一寡妇,何江要是愿意,她倒是可以考虑考虑让人入赘。
就凭着那身材,娶回家晚上当个抱枕也行啊。
可惜就可惜在,她是个假寡妇,死去多年的沈大过几天就要诈尸回家了。
陈晴晴心中只觉得遗憾。
“三婆为何这样问,是要给他说亲不成?”
陈晴晴不接她的话,真要给出了评价,好像自己看上了何江一样。
三婆拍了拍她的手,“沈大已经走了多年了,你一个人照顾五个孩子实属不易,我啊,就想撮合撮合你和他。”
陈晴晴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了笑。
三婆继续说道:“何江那人我看着是个踏实肯干的,身体看上去也健康,你和他要是成了,总能为你分担一些。”
“三婆,谢谢你的好意,只是我现在没有要成亲的想法。”
陈晴晴婉言谢绝了。
三婆还以为她忘不了沈大,劝说道:“沈大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你总要往前看,家里没有个男人顶着也不是个事。”
沈家最近又是盖新房,又是买山买地的,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多了不少。
她家也没有个成年男性,村里说闲话的人就多了。
哪怕他们现在都指着沈家吃饭,也堵不住那些想要说酸话的人的嘴。
“钧哥儿长大了,家里许多事都有他帮忙。”
“是,那是。钧哥儿那孩子是个懂事的,他过完年要十三了吧。”
“嗯,明年正好十三。”
“再过两年就可以说亲了,娶门媳妇回家,帮你的人就多了。”
过两年娶媳妇?
不行,才十几岁的孩子娶什么媳妇。
陈晴晴是万万不可能让几个孩子早早的成家,都还是孩子,为什么要提早担起家庭的责任?
三婆不知道陈晴晴的想法,又说起了沈桃。
“桃娘年纪也差不多到了,我帮忙打听打听周围有没有好儿郎,咱们早早下手,免得好的都被人抢走了。”
“别,千万别。”陈晴晴急切地抓住了三婆的手臂,半个身子都趴在桌子上。
“三婆,桃娘还小,我不打算早早的给她说人家,要在身边多留几年。”
三婆不赞同地看着她,“闺女哪能留,留着留着就成了老姑娘了。”
“那也不打紧,反正我能养得起。”
陈晴晴把自己的想法简略地说了说,“姑娘家最幸福的几年也就在家里这几年了。嫁了人,去到婆家,又要孝敬公婆,伺候夫君,还要维系亲戚之间的人情往来。做得好,说是当媳妇应该的,做不好,就说媳妇不懂事,是个没用的。”
三婆点头,是这个理,当人家媳妇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陈晴晴叹口气,“桃娘从小就懂事,我怎么舍得让她早早嫁人受那种难,就多留几年,让她多快活几年。”
话说到这个份上,三婆也懂了陈晴晴的意思,儿女亲事她不想太早谈起。
虽然心中不是很赞同她的观点,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