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护卫们齐声附和,看来宋义早就不得人心。
很快,幕府外聚集了大批将士。
众将士见项羽一手提着带血长剑,一手拎着血淋淋的头颅,不由神色大变。
却听项羽朗声高喊道:“诸位将士,宋义与齐国勾结,罔顾王上重托,项羽奉王上密令,已经除掉了宋义这叛国之贼!”
话音刚落,众将士惊愕万分,却没一个质问项羽这密令在哪。
显然,楚国将士已经被项羽的凶狠果决折服了。
一片沉寂之中,英布高举佩剑,奋力呐喊:“立楚国者,本为项氏一族,今鲁公诛杀叛贼,为国有大功,吾等拥立鲁公为大将军!”
“拥立鲁公为大将军——”项羽麾下的大将随声附和。
其余将士见状,也纷纷清醒过来,朝项羽大喊:“鲁公为大将军!鲁公为大将军!”
“好!”
项羽兴奋大笑:“今日我项羽就先做假的大将军,待禀报楚王之后,再做定夺!”
说完,扭头望向范增:“亚父,你可还有什么要交代?”
“齐国丞相宋襄,乃楚国叛臣,为免后患,当尽早追杀!”范增提醒道。
听到提醒,项羽当即下令:“龙且!你带五百精骑,立刻追杀宋襄!”
“诺!”
龙且应诺一声,蓦然离去。
三日后,龙且带着宋义之子宋襄的头颅,回到了军营。
据他禀报说,追到了齐国腹地,才杀了宋襄。
未免夜长梦多,项羽得范增嘱咐,又派心腹大将桓楚前往彭城,向楚怀王禀报军情。
楚怀王看完项羽的军报,心中暗骂项羽无耻,嘴上却骂宋义父子该死,而群臣则摇头不语。
没过多久,楚怀王便下令项羽,封他为大将军,并让他合兵刘邦,共同灭秦。
........
桓楚拿到王令,便火速回归军营,而范增和项羽,早已等候他多时。
“这帮君臣,心思真是一般,竟然想借刘邦之手节制我们!”范增看完王令,一脸不屑的说道。
闻言,项羽咬牙切齿道:“这楚怀王当真忘恩负义,全然不顾我项氏拥立之功,宁愿相信外人也不相信我,当真不可理喻!”
“当此之时,无须跟他计较,全力备战灭秦之事即可!”
范增郑重的说了一句,然后冷冷道:“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猜忌都是没用的。”
“亚父所言有理,我项羽为大将军,谁敢不服,我就杀谁!”
.........
时至初冬,项羽接纳了范增的建议,给章平一个雍王的名号,给司马欣一个上将军的名号,令两人率军西进,为楚军开路。
章平仗着哥哥章邯为九卿重臣的身份,一路劝降数座城池。
而楚军跟在后面大肆搜刮粮草兵器,使得楚军更加兵强马壮。
眼看大军即将抵达函谷关,项羽在新安突然接到英布密报,不由停下脚步,安营扎寨。
中军营帐内,项羽本部将领齐聚一堂,却听英布朝项羽道:“大将军,末将接到密报,刑徒军不堪楚军将士驱使,已有叛逃之心!”
哗——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项羽不动声色的望向范增,后者微微颔首。
他们早就想除掉那二十万降军为项伯报仇,奈何羽翼未丰,不能实施。
如今大权在握,自然要借刀杀人。
而这刀,便是出来禀报的英布。
当英布得知有人密谋叛逃的时候,大为恼怒,因为他分到的降军不下五万,若这五万多降军叛逃出营,他也难辞其咎。
沉吟了一下,项羽扫视英布,沉声问道:“你说刑徒军已有叛逃之心,可有凭证?”
被冷眼扫中的英布,浑身打了个激灵,连忙道:“那密报之人,乃刑徒军将领,可以为证!”
“让他进来,我亲自审问他!”
“诺。”
英布应诺一声,很快将杨喜带到军帐。
杨喜垂手而立,不敢直视项羽,项羽冷冷一笑,低声喝道:“抬起头来,告诉本将,你为何污蔑同袍!”
“末将不敢——”
杨喜听到项羽的话,吓了一跳,连忙跪地辩解;“末将并没污蔑同袍,乃不想同袍走上歧路!”
“哦?”
项羽挑眉:“何谓歧路?”
“叛覆秦之路为歧路,拥暴秦之路为歧路,与我不合也为歧路!”
“前两路为歧路,本将还可以理解,为何与你不合也为歧路?”
“启禀大将军!”
杨喜朝项羽正色拱手道:“我虽为秦国军吏,但实乃楚人,楚人归楚,顺应天意。秦二世昏庸无道,天亦灭之,我顺应之道,乃天道,而大将军灭秦,也为天道,固我与大将军同路!”
“呵!”
项羽‘呵’一声,有些好笑的问:“这么说来,与你不合,也是与我不合?”
“然也!”
杨喜郑重其事道:“大将军顺应天意灭秦,天下人都应该与大将军相合!”
听到这话,项羽嘴角微微一扬,然后扭头望向众将,淡淡的问;“诸位将士以为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