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视心中哀叹一声,随后训斥开了几名围上来的仆从,独自打开审判书研究了起来。
这两千万两白银到底去哪补呢?
足利义视在条款上细细研究,终于从一个字缝中看到了一行蝇头小字。
“注:不足赔款白银可用劳工抵扣,一名十五岁至三十五岁男性壮年劳工每年折白银十两,十六岁至三十岁女性劳工每年折白银五两。”
这就是李陵说的生机所在?
足利义视看到这行小字,本能觉得这就是李陵口中的生机。
毕竟倭国现在有丁口一千五百万人,能干活的劳工少说也能凑出来近千万。
毕竟日本民间有将老人送入山谷等死的传统,所以日本没有超过六十岁的老人,超过六十岁的全部进了山谷,没有老年人口。
六十岁以下都能干活,唯一需要除过的就是年龄小的孩子。
所以哪怕是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精华人口倭国也有五六百万。
把这些人全部送往大明,按六百万算,一半男一半女至少能抵赔款四千五百万两!
怪不得李陵会说三千万两白银一定能满足,原来是这个意思!
足利义视瞬间明白李陵的深意,不过这些精华青壮肯定不能一窝端,不然剩下的老弱种地都成问题,根本难以保证税收。
但这其中可操作的空间也不小!
足利义视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他原本以为如今当了亡国之奴哪怕捡回一条性命之后的生活也是困苦不已,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但今天听李陵的意思还愿意继续扶持他当倭国的天皇,只是会废止一部分权利,把大部分罪责全部推给身死的大名们身上,这对足利义视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而且这样的话国内的大名大部分被剿灭,他们身后可还是有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如今可都是无主之物,就算李陵会分走大半,能剩口汤也是极好的。
足利义视心中开始快速盘算起了今后的局势,每年给李陵最低三千万的限额是肯定不能缩减的。
六百万精华人口为了可持续发展肯定不能全部送往大明,但就算为了满足最低限额也需要至少男丁两百万,女丁两百万才能凑足份额。
剩下的两百万丁口怕是难以维系倭国全国的税收正常和国家运转,就算其他老弱也全部干活,一次性少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是精壮劳力,倭国整体经济也将遭受重创,原本每年三百万税收怕是再怎么压榨也收不上来了,能有一百万收入都不错了。
那怎么办?难道从国家财政收入中贴进去一部分银子换些青壮吗?
足利义视脑海中这个念头刚升起就被自己狠狠掐灭,他又不是傻子,一个青壮在倭国国内干到死也挣不下十两银子,这样还不如送到大明当劳工呢,还能节省点口粮。
而且,让他往进收银子可以,往外拿银子简直是要足利义视的命!
“罢了,左右不过四百万丁口而已,给了他们又如何,反正剩下的税收也够皇室继续锦衣玉食了!”
“有了这群大明军队保卫安全,也不怕这群下等贱民敢造反!”
足利义视眼中闪过一丝凶光,看着他们同为倭国人,实际上底层百姓何以称人?
足利义视除了在演讲之际,其他任何时候都没有把这群人当成人来对待,最多不过是一群能说话能干活的工具耗材而已。
他们天生就该为大日本帝国的荣光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这群贱民能为大日本皇室做出贡献该是他们万世修来的荣幸!
足利义心中默念,视眼神中满是默然。
断壁残垣的房间内,足利义视已经为四百万倭国劳工宣判了死刑!
……
清晨,京都城外水汽蒸腾,一阵薄雾从城外弥漫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隐隐的血腥味。
京都城不久前被明军的火炮炸成了一片废墟,清理工作还没有完成,整个京都城大部分还是布满了废墟。
城中心,一处巨大的场地被先清理了出来,得益于明军火炮的轰炸,清理起来虽费事,但也省去了拆迁的工作。
这处广场正是前些日子天皇决战时开动员会的广场,算是城内废墟比较少的地方,李陵当即决定在这举行审判大会。
一杆杆明军大旗被竖起,整个广场周围早已被明军士卒牢牢把守,防止动乱。
巨大的广场之上人声沸腾,密密麻麻的倭国百姓和士卒混杂其中,相互推搡。
这些士卒百姓都是明军从京都附近的村镇和大城迁入京都城,一是为了重建京都,二则是为了这次别开生面的审判会造势。
高台上,原本足利义视意气风发举行动员会的高台上,此刻被排上了一排长桌,几名身着大明官袍的官员端坐。
李陵老神在在的坐在主座,左手边坐着政委和军参,右手边则是杨真从京师给弄过来的一名礼部郎中及礼部官员。
一旁的礼部郎中看着下面乱哄哄的场面不由一阵皱眉,他在京城待的好好的,突然就被提溜过来说要主持什么审判大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