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萧闻言眉头紧皱,“朝廷每年拨下的粮食虽不如各地上报的数字,但也有三分之二。”
“这中间……”宁萧想到层层克扣,剩下的话未说出口。
张洪了然的点点头,“不说救济粮,朝廷每年拨下的将士们的粮草,收到的数量连一半都没有,全靠士兵们自己开荒种地。粮饷至今还有拖欠的。”
“至于救济粮,这个时候送上去的折子,到明年三四月,也不一定能收到粮食。哼~”
张洪一声讽刺的哼笑后,换成一声深深的叹息。
宁萧在朝多年,虽知边军粮草一直是大难题,但没想到实际是这种境况。
两个人相对沉默了一会儿。
宁萧思虑着有何方法解决朝廷粮草问题。
多报?
这种伎俩对皇上和户部已经无用。
“那这其中的缺口,每年如何补足?”粮草问题牵扯甚广,一时半会无法解决,宁萧只能先略过。
张洪指着惠远镇图,“每年几乎有半数的村子遭到洗劫,加起来需要几十万斤口粮,营里的这点存粮远远不够。”
“都靠从将士们碗里挤出口粮,先给百姓发放一部分救济粮,等开春再借给百姓一部分粮,借出的粮待秋收后村民归还给营里。”
“如此每年滚动,才可勉强维持。”
听到借粮还粮,宁萧想起赋税。他以为的沉重的秋粮税,原来有一部分是百姓归还的粮食。
所以,即使惠远军有朝廷的拨的粮草,还有大片的屯田,但将士们仍处在常年吃不饱饭的境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宁萧在心中狠狠地画下一笔。
接着道:“吾先传令,安排一万斤救济粮,跟随其他人马一起出发。”
“可。”张洪应允。
宁萧说完起身告辞。
回到屋内,宁萧令秦牛娃传下去指令后,思索粮食的解决办法。
左不过开源节流四字。
然,开源之法何在?除了向朝廷讨要粮草之外,唯有自寻他法以增粮。
增粮又如何增?宁萧想到孙女的沤粪池。
提高亩产,是其一;
扩大开荒耕种范围,是其二;但,目前每个士兵已有二十三亩的任务田,以目前的兵力,再增加,只怕无力耕种。
再一则,买粮。但粮饷尚有拖欠,营中无多余的银钱买粮。
赚银子? 这个问题只怕更难解决。
惠远的人口不足三千,距离别的城镇又远,如何赚取银钱?增加人口,吸引商人来此经营?吸引商队路过?在惠远设立边贸交易集市?
哪一个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得从长计议。
节流又能节在何处?唉,再节,只怕敌人来了,士兵们只有倒身投降的份了。
宁萧翻阅书籍、镇志,苦苦思索了几日,写下认为可行之法。
改良农家肥,提高亩产。
挑选高产粮种,提高亩产。
增派人手或牲畜扩大开荒范围。
走镖跑商赚取饷银。
吸引外来人口,吸引商贩。
将惠远发展成边贸交易城。
在宁萧被如何改善惠远现状的难题困扰之际,宁家完成了打扫屋子和磨豆腐的重任。
宁家刚住进小院两个月,家里房屋又经过一番修整,日常维护很干净,过年打扫简单省事。
二十四一上午,家里的几个女眷一起将各个屋子的衣物、各种物什等整理整齐,邱阳将院子的葡萄架枯枝该剪的剪,该修的修。
下午几人合伙,将重点地方——灶房饭厅的各物件全部重新摆放,把碗筷灶具全部擦洗一遍。
全靠人多力量大,半下午,打扫家的任务就完成了。
过年前,没有一天能闲着。
宁家人口多,加上他们打算除了豆腐外再多做些腐竹、豆腐干,所以二十五,吃过朝食后,宁佑父女、邱阳、刘叔四人提着一桶泡了一夜的豆子和三个空桶去磨房磨豆腐。
平日里磨的豆腐少,宁家一般借邻居的石磨磨豆腐,磨完豆腐后给主家送两块豆腐做报酬。
但,今个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都要磨豆腐,所以宁家花钱去专门的磨房磨豆腐。
镇子里的磨坊,过年时磨一桶豆子两文钱,宁安几人到的时候已经有一家人在磨了。
看着只剩一桶底豆子,料想对方卯时末就来了。
磨坊里热火朝天,待着挺暖和。
等了一刻多,对方磨完冲干净石磨,装好豆渣走人,轮到他们接手。
宁安负责舀豆子加水,其余三人轮换着推磨。
磨坊的石磨比他们平日借用的石磨大一圈,且磨坊的石磨在屋里,只能人力推。
磨完一桶豆子,累得三人头冒热气。
喜欢被贬国公小姐的艰难奋斗路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被贬国公小姐的艰难奋斗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