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针灸铜人,王大山又打开了另外几个箱子。
这些箱子都差不多大,每一个约四十公分左右,一共有二十多个。
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全是佛头。
每一个佛头都都从脖子处被整齐的切割下来。
从造型上看,似乎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像。
也有一些,像是天龙山石窟的。
这不是日本人掠夺的全部的佛首,因为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日本民间还有不少收藏。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通过军事侵略、系统性掠夺和非法交易等手段,导致中国大量珍贵文物流失至日本。
这些文物涵盖古籍、书画、青铜器、陶瓷、佛像、甲骨文等各类文化遗产,具体流失情况复杂且难以完全统计。
他们掠夺文物的主要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有组织的军事掠夺。
日军在占领区,如北京、南京、上海、洛阳等地,对博物馆、图书馆、寺庙、私人藏家进行系统性洗劫。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据远东军事法庭记录,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劫掠了南京中央研究院、中央图书馆等机构,掠夺古籍、文物超过88万件。
第二,以学术研究的名义进行盗窃。
日本以考古,学术研究为名,派遣调查队盗掘中国文物。
例如,日本学者多次考察云冈石窟,切割盗走佛像、浮雕。而在1930-1940年代,龙门石窟中的大量佛首被日本商人勾结军阀盗卖至日本。
第三,依靠非法走私与强制收购进行文物劫掠。
日本商人、收藏家利用战乱低价收购文物,或通过汉奸、伪政权强征文物。
上海嘉堂文库等私人藏书就是这样被日军强行收购并运往日本。
王大山在这里看到的佛首大约有二十多个,都是极其精美的雕像,就这样静静的躺在一个个的木箱之中。
即便如此,这里的佛首也不足当年被日本人掠夺的万分之一。
幸运的是,这二十多个佛首最终留了下来,并没有被盗运出去。
王大山是道士,老实说他对佛教不太感兴趣,认为大多数佛教寺庙太过于浮夸,有蛊惑人心依附寄生的嫌疑。
但即便如此,当他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佛首被从雕像上割了下来,还是忍不住咬牙切齿。
无论佛家再怎么浮夸奢华,靡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雕刻出的佛像,那也是中国的文化,岂能被强盗掠夺?
佛首之后,就是青铜器。
青铜器更多,足足有上百件。
这些青铜器有大有小,各种造型的器具都有,而且几乎全部都刻有铭文。
判断青铜器价值的高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是否有铭文和铭文的多少。
铭文越多,历史价值越高。其次才是器型大小和精美程度。
要知道,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青铜器都是重器,不到王侯一级,是根本不可能用来陪葬的。
河南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1928年进行发掘时,曾出土了数量庞大、工艺精湛的青铜器。
然而,在日本侵华期间,殷墟的文物遭到系统性盗掘和掠夺,其中日本军方、学者及古董商扮演了重要角色。
1937年11月安阳沦陷后,日军将殷墟划为军事管制区,禁止中国学者进入,并组织所谓“考古队”进行非法挖掘。
据《安阳县志》记载,日军在1938—1945年间多次盗掘殷墟,劫走青铜鼎、觚、爵等礼器及兵器,其中许多文物被运往日本。
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派遣学者梅原末治等一批人进入殷墟,以调查的名义勾结日军盗取了大量的文物。
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贿赂当地汉奸,收购盗墓所得。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商代亚丑方鼎,即为这一时期从殷墟流失出去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日本人专门挑有铭文的青铜器下手,其心可诛。
有一个故事,1939年,司母戊鼎在安阳武官村出土,重达832公斤,为现存最大青铜器。
日军闻讯后多次搜寻,村民将其秘密埋藏,方免于劫掠。但同期许多小型青铜器未能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殷墟被盗掘青铜器超千件,破坏墓葬数十座,导致大量历史信息永久丢失。
接下来就是甲骨文了。
装甲骨文的箱子和装佛头的差不多大小,每一个箱子都装有十几片甲骨文,一共大约有七八十个箱子。
粗略估计了一下,所有的甲骨文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多片。
这一千多片甲骨文,与已经被运到日本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再往后的箱子里,装的都是书籍。
王大山竟然看到了永乐大典副本,而且整整有将近百册之多。
永乐大典成书于1408年,共册,收录先秦至明初的文献,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存放于南京文渊阁。
明嘉靖年间抄录副本后,正本失踪。有说被南京的官员监守自盗,也有说被嘉靖皇帝陪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