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看见李枫想杀人的目光,丝毫不惧,反而用挑衅的目光看着他。
哼!
吴明冷笑一声。
他知道,自己早就已经得罪李枫了。哪怕现在卑躬屈膝的求饶,也无济于事。
倒不如,既然打算以死明志,那就大不了一死,只要死的其所,留得千古忠臣美名,总比卑躬屈膝的求饶强。
“将这二人,立刻斩首。”李枫冷冷地说道。
“皇上不要呀,我是支持你登基的,饶了我吧……”孙克喜立刻跪下,磕头求饶道。
“大明呀,太祖呀,老臣来见你们了。”吴明对着北京方向高呼道。
随着两名刽子手刀起刀落,两颗人头瞬间掉落在地。
李枫深吸一口气,有些事情,本身就是心照不宣,自己想作秀,他们想从龙。
然而被吴明当众说出来了,李枫和场上的将领,瞬间脸上无光。
李枫骑上自己的战马,直接离开了校场。
第二天,清晨。
还没睡醒的李枫就发现被惊醒,只见崔文手持一件黑色冕服,正在往自己身上盖。
房间外面跪满了数十名将领,高呼“请华王陛下登基。”
李枫一脸的懵逼,难道他们这是在玩“黄袍加身”的游戏?
李枫敢发誓,此事绝对不是自己的指示!
功高莫过如从龙,他们的想法,自己又何尝不清楚。
“罢了罢了,朕就勉为其难吧!”
李枫看着态度坚定的众将领,知道此事已经没有选择了。
宣武元年,七月初一。
校场内,五万华夏军,和十几万附近百姓聚集在一起。
李枫身穿黑色冕服,头戴平天冠,站在天台之下。
他的心情无比激动,眼中闪烁着泪光,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将成为这个国家的皇帝。
李枫回顾了自己穿越几年,从一个普通的千户,到一个总兵,再到一个皇帝,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走到了这一步。
此时,左位崔文作为礼官,走上天台,开始焚香,跪拜山川五岳,举行仪式。
随着仪式的开始,李枫走上天台,看着在天台之心的士兵和百姓,开始宣读祭天文书:
天道恢恢,历数有序。
自秦汉以降,华夏大地纷争不断,然终以汉族为主脉,统领四方。
今大华建国,承上天之运,顺亿兆民之心。
谨以此文,祭告天地,祈求国泰民安,万众一心。
昔日明朝,虽有洪武帝定鼎中原,然其后世子孙不肖,朝政腐败,民生凋敝。
贼子四起,烽火连天。
天命降如朕身,朕本从戎之身,虽有扶腐朽之心,奈何朽木贪图享乐,自甘堕落,朕无奈唯有率领兵卒百姓,破旧立新。
历经艰险,终成大业。
今定都长安,国号大华,改元宣武。
天地之间,气数有定。
我朝既立,当承天道,行仁义,安百姓,辅社稷,平叛乱,灭伪明,定胡寇。
祭告天地,上祭天道,下拜山川,四海,五岳之神灵。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朝将士,勇猛无敌,四海皆兄弟。
愿天地神灵,护我大华江山永固。
今祭告天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愿我大华百姓安居乐业,国运昌隆。
谨辞。
“吾皇万岁万岁。”
十几万军民齐声跪下,高呼万岁。
随着祭天仪式的完成,李枫率领众人来到已经改名紫禁城的华王府。
在礼乐之音下,走进金銮殿,只见大殿正中位置早已准备好的龙椅。
李枫缓缓走上前去、坐了下来。
众将领见状也跟着依次站在左右两边,满脸期待似的看着李枫。
封侯拜相,衣锦还乡,这是所有人的梦想,李枫明白,他们之所以这么积极让自己登基,为的也是如此。
不如别人凭什么效忠你,就因为吃你一碗饭?还是拿你一份响?
无非是你给的响充足,还不是因为跟着你有前途!
“朕决定设置文书院,设置左右丞相各一人,负责掌管中枢办公,以及六部事务。”
崔文和苏有堂立刻眼睛一亮,明白文书院不就是内阁吗?
李枫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由崔文和苏有堂担任左右丞相。
李枫继续说道“左丞相由崔文担任兼吏部尚书,苏有堂为右丞相兼礼部尚书,杨平担任户部尚书,林杰为工部尚书,马忠为刑部尚书,罗玉为兵部尚书。
几人听完,脸色一喜,立刻跪拜谢恩。
虽然杨平是自己家里的老人,不过此人就是一个老好人,还特别老实本分的那种,之前太原民变的时候,刚开始还控制的住,本来张威想趁机镇压。
杨平怕事闹大,主张对话解决,最后就是因为他一直和稀泥,让宋仁投联合的士绅越聚越多,最后变成不可控的局面,暂时安排他当户部尚书,和人谋略他也干不来。
至于马忠,作为李枫是亲兵副队长,原本只是县衙的一个捕头,后来负责情报机构鹰台,虽然才能不够,不过此时李枫无人可用,刚好他忠心耿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