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的大型文化活动,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汇聚高水平文化企业、前沿领域文化创新人才、优质文化产业园区、投资机构和创业服务机构,是聚合文化资源、推动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平台。
颁奖典礼上,29家机构(单位)获大赛优秀组织奖;18家机构入选大赛创业服务中心机构名单;来自5所院校的6支学生团队及项目作品获大赛专业赛道大学生创业奖;6个项目获大赛专业赛道新星奖;54个项目分获大赛专业赛道一、二、三等奖。
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的举办,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下一步,大赛将集纳众智,为推动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完)
北京西城推动危旧楼房改建工作 突破制度藩篱创新机制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在推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北京市西城区积极推动危旧楼房改建工作。其中,全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8号楼两个月建成封顶。今年,西城区计划实施20栋简易楼解危排险,同时推动保租房筹集取得突破,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西城区了解到的。
“墙体裂开、燃气管线都挂在楼体的外壁上……我们非常担忧,急切希望住进牢固的楼房里。”家住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刘爷爷说出了居民的心声。“我们发现墙体有沙化现象,厨房、卫生间还有沉降。”居民徐女士反映,“希望政府能快点给我们解决,在这楼里多住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5层住宅楼房。由于该楼房配套设施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再加上原产权单位已无管理能力,也因此居住在这栋楼里的居民对居住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民有所忧,我必念之。2020年11月,作为西城区首个危旧楼改建项目,桦皮厂胡同8号楼纳入危旧楼改建(以下简称桦8危改项目)工作计划。
“桦8危改项目是依据2020年6月北京市住建委、市规自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危改试点意见》),确定的首个西城区通过拆除重建方式进行改造的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整楼居民均为产权主体的试点项目。因为没有对此类项目的专项审批路径及相关政策等作为参考,我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与障碍。”西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桦8危改项目成立了由西城区住建委牵头的工作专班,经过多次现场勘察、数次研论,工作专班决定转变思想,由等政策变用政策、要政策,敢闯敢试蹚出一条路来。
突破制度藩篱创新机制
“桦8危改项目的难点在哪里?首先产权主体多,其次实施主体非产权主体,产权注销后会带来后续的系列影响等,其中最难的就是转移登记产生税费,需要交纳契税。”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危改试点意见》上没有明确危旧楼改建多个产权主体登记路径,所以这成为考验西城干部智慧与担当的试金石。
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工作专班牵头,规自、住建、房管、税务、街道、实施主体等各部门深入调研交流,结合危旧楼改建已出台政策以及桦皮厂8号楼实际情况,规自分局创新性提出“产权主体不变、实施主体代建”、“先注销后首次、一户一首次”的总体办理思路,按照《危改试点意见》相关要求,单套住房包括新增建设面积在内,房屋性质统一登记为“按照经济适用房产权管理”。其中,原住房已转为商品房、已购公房的部分,在办理不动产权登记时进行注记,上市转让时商品房部分无需缴纳地价款,新增面积部分应缴纳。
规自委西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桦8危改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办理,创新并联模式,简化审批前置条件。
最终,规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诺制”即时核发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仅用时22天完成从用地划拨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手续办理。西城区住建委主要领导挂帅协调,远程在线开标,用最短时限完成项目招标;与项目实施主体沟通指导,精准服务,对施工许可申报资料实行即报即受,当日完成施工许可审批。
技术创新,实现资源节约、低碳减排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区属国企——德源集团作为实施主体积极推进桦8危改项目,中建海龙科技作为项目承建方参与了桦8危改项目,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让老房子快速变成“好房子”的心愿。
中建海龙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原创研发的混凝土模块化建造技术(CMiC),通过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内的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厂进行高标准的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装嵌形成完整建筑。这大幅缩短了建造周期,居民从迁出到精装交付、回搬入住,仅需3个月左右的时间,减少了异地安置对原住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在设计阶段优化户型设计,完善建筑功能,提升用户的居住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